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提出,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
落实城市更新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应分阶段明确侧重点,有的放矢实施激励。同时,重视项目可持续性的培育,避免对税费减免形成长期依赖。
近年来曝光的涉税案件显示,有的企业名义上是小规模纳税人,但实际上规模并不小,经营收入非常可观。
我国自2024年4月29日起实施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政策,有力保障了资源回收企业合规经营,促进了循环经济提质增效。有关经营主体适用相关政策,要确保实质上符合要求。
公司减资涉及复杂的税务处理,包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的调整及股东个人所得税等问题。减资过程中需遵循税法规定,确保合规性,避免税务风险。企业应合理规划减资方案,优化税务成本,同时关注税务机关的最新政策动态,确保减资操作的合法性与经济性。
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哪些主体需要开具《证明》?何时开具?具体又如何开具呢?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推出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
A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贸易经营活动的企业。经董事会研究,A公司决定解散其全资子公司B公司。鉴于该事项涉及金额较大,且交易较为复杂,A公司的国有资本控股方希望北京鑫税广通税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鑫税广通)能够就该事项出具税务意见书。
本文从不同维度出发剖析,明确税局不能直接强制执行个独企业所谓“实控人”财产,且个独企业变更投资人后的欠税责任承担需区分不同情形,旨在为规范个人独资企业的税务处理提供实务指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这项改革举措将给企业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前瞻性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需要把握变与不变:税制在筹集收入、开展调控等方面的功能不变,但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变化,无形数字产品领域的税制要素可能有所变化。
出口转内销,是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本应出口或者已经出口境外的产品改变销售途径,由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通过转内销的方式获得商品出售的新渠道。
修订后的公司法第214条和第225条分别新增了允许使用资本公积金和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的情形,立法本意是帮助公司摆脱账面亏损的不利形势,提升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这两条规则的背后,是我国公司法的资本维持原则内涵发生变化,首次明确允许公司使用资本弥补亏损,即…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施行对平台企业以及绝大多数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税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税负不会变化。但此前存在隐匿收入等情况的部分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将按照平台企业报送的涉税信息依法纳税,其税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前平台内超过九成的经营者都是中小微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一直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在现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其本身所需缴纳的税收很低或者基本不用缴纳。也就是说,即使《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实施后,这类企业规范了自身税务申报,…
共2252条记录上一页1... 56789101112...15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