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专家谈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如何更给力?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张思佳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财税政策突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等字眼,对此,记者采访几位专家,听他们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真金白银”。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财税政策突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等字眼,对此,记者采访几位专家,听他们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真金白银”。

  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给市场主体注入活力

  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在“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超过8.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为历史之最。

  从刷屏的《退税!减税!2.5万亿元!》这条朋友圈推文中,记者也发现,减税降费如何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是众多财税专家最关心的两会议题。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罗秦认为,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市场主体是否有生命力、活力与发展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六稳”“六保”工作。“今年再对减税降费作一揽子、大力度的部署,对当下的稳预期、提信心,对长远的增活力、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罗秦说。

  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今年对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政府精准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从宏观角度分析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带给企业特别是基础单薄的小微企业较大的不利影响。根据澳洲会计师公会《亚太区小微企业年度调查》,“成本上涨”一直是制约中国内地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工成本”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澳洲会计师公会开展的《2022年中国内地经济前景与企业信心调查》亦表明,44%受访中小企业预计2022年盈利水平将增加2%或以上,该比例相较于大型企业低了8个百分点。

  “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这与现行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相比,深度和广度都增加很多。”吴嘉源说,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和增量留抵税额均可享受退税,行业从制造业扩大至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以上政策的叠加效果能够持续性地为小微企业盘活现金流,缓解经营压力,并激发它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精准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再加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对此,多位专家评价政策“更具精准性和针对性”。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励贺林观察到,这种直达关键点的税收优惠政策既能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又能引导企业瞄准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助力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曾于2017年从50%提高至75%,今年再提高至100%,体现了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力度层层递进,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罗秦告诉记者,我国现已形成较为全面的鼓励创新税收优惠体系,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基本贯穿了企业科技创新链条全过程,企业是最重要的激励对象,其次是科研机构及高校,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关税领域,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为辅。

  吴嘉源认为,推动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再到个人,均需积极参与。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研发费用的绝对值可能不大,但占企业可支配资金的比例并不低,对企业的资金链往往造成一定压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短期内,能够立竿见影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企业现金流;从长期看,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稳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对此,专家表示,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会帮助企业更积极地拓展业务领域,从而带动就业。

  “做好就业工作是服务‘六稳’‘六保’的关键,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情况下,做好就业工作更加艰巨,通过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能够持续精准助力市场主体爬坡过坎,实现就业优先的目标。”励贺林说。

  专家还认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维真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内容,从税收征管和税务执法的角度建议,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严格规范税务执法行为,加强税务执法标准统一,推进税务执法科学精确,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应以发展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郭维真还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税收征管制度”,“这肯定了税收征管对于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她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率文库2022A版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出口退税率文库2022A版的通知》(税总货劳函〔2022〕20号 )以及海关总署对海关商品编码的调整情况,国家税务总局编制了2022A版出口退税率文库。

  • 新起点新机遇,努力推动中英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50年来,中英经贸合作成果丰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利益。

  • “十四五”期间进口科普用品可免税! 首批清单发布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期间免税进口科普用品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清单》),相关进口单位可按照海关有关规定,办理清单上进口科普用品的减免税手续。

  • 两会“税收好声音”:很暖也很燃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提高减免幅度”……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一揽子助企纾困的税收好政策,如春风般迎面而来。全国两会上的这些“税收好声音”,让参加会议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 俄乌冲突令国际供应链绷得更紧 | 聚焦全球供应链

    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冲突带来的外溢效应,使得今年国际物流市场雪上加霜。

  • 两会视点:绿色税制点“绿”成“金”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绿色税制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四川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热门文章
1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扩散周知!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税费政策
5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1年5月27日)
6
保持高压严打 遏制虚开骗税猖獗势头
7
数据折射民营企业外贸活力
8
办税便利化再出新举措!6月1日我国全面推行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专家谈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如何更给力?
中国税务报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财税政策突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等字眼,对此,记者采访几位专家,听他们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真金白银”。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财税政策突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等字眼,对此,记者采访几位专家,听他们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真金白银”。

  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给市场主体注入活力

  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在“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超过8.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为历史之最。

  从刷屏的《退税!减税!2.5万亿元!》这条朋友圈推文中,记者也发现,减税降费如何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是众多财税专家最关心的两会议题。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罗秦认为,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市场主体是否有生命力、活力与发展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六稳”“六保”工作。“今年再对减税降费作一揽子、大力度的部署,对当下的稳预期、提信心,对长远的增活力、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罗秦说。

  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今年对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政府精准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从宏观角度分析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带给企业特别是基础单薄的小微企业较大的不利影响。根据澳洲会计师公会《亚太区小微企业年度调查》,“成本上涨”一直是制约中国内地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工成本”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澳洲会计师公会开展的《2022年中国内地经济前景与企业信心调查》亦表明,44%受访中小企业预计2022年盈利水平将增加2%或以上,该比例相较于大型企业低了8个百分点。

  “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这与现行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相比,深度和广度都增加很多。”吴嘉源说,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和增量留抵税额均可享受退税,行业从制造业扩大至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以上政策的叠加效果能够持续性地为小微企业盘活现金流,缓解经营压力,并激发它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精准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再加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对此,多位专家评价政策“更具精准性和针对性”。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励贺林观察到,这种直达关键点的税收优惠政策既能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又能引导企业瞄准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助力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曾于2017年从50%提高至75%,今年再提高至100%,体现了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力度层层递进,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罗秦告诉记者,我国现已形成较为全面的鼓励创新税收优惠体系,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基本贯穿了企业科技创新链条全过程,企业是最重要的激励对象,其次是科研机构及高校,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关税领域,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为辅。

  吴嘉源认为,推动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再到个人,均需积极参与。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研发费用的绝对值可能不大,但占企业可支配资金的比例并不低,对企业的资金链往往造成一定压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短期内,能够立竿见影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企业现金流;从长期看,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稳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对此,专家表示,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会帮助企业更积极地拓展业务领域,从而带动就业。

  “做好就业工作是服务‘六稳’‘六保’的关键,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情况下,做好就业工作更加艰巨,通过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能够持续精准助力市场主体爬坡过坎,实现就业优先的目标。”励贺林说。

  专家还认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维真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内容,从税收征管和税务执法的角度建议,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严格规范税务执法行为,加强税务执法标准统一,推进税务执法科学精确,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应以发展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郭维真还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税收征管制度”,“这肯定了税收征管对于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她说。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率文库2022A版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出口退税率文库2022A版的通知》(税总货劳函〔2022〕20号 )以及海关总署对海关商品编码的调整情况,国家税务总局编制了2022A版出口退税率文库。
新起点新机遇,努力推动中英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50年来,中英经贸合作成果丰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利益。
“十四五”期间进口科普用品可免税! 首批清单发布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期间免税进口科普用品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清单》),相关进口单位可按照海关有关规定,办理清单上进口科普用品的减免税手续。
两会“税收好声音”:很暖也很燃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提高减免幅度”……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一揽子助企纾困的税收好政策,如春风般迎面而来。全国两会上的这些“税收好声音”,让参加会议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俄乌冲突令国际供应链绷得更紧 | 聚焦全球供应链
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冲突带来的外溢效应,使得今年国际物流市场雪上加霜。
两会视点:绿色税制点“绿”成“金”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绿色税制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四川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