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多国高通胀走势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多重风险交织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9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至3.6%,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3.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9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至3.6%,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3.6%。俄乌冲突及西方对俄制裁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因素,并可能诱发粮食危机、债务危机、社会动荡等问题。新兴经济体创纪录的债务负担将放大此轮发达经济体加息周期带来的负面冲击,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曹鸿宇认为,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升,但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不一;高通胀走势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当前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疫情以来创历史新高的债务水平将加剧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

  主要经济体2022年GDP增长预测普遍遭下调。受俄乌冲突等相关局势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其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并不一致。2022年,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欧洲新兴和发展中地区GDP预计将收缩2.9%,西方国家经济制裁以及能源禁运措施是影响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因素,中东欧地区国家将面临能源价格上涨、贸易中断、乌克兰难民涌入等多重不利影响。

  IMF报告将欧元区2022年GDP增速调降1.1个百分点至2.8%,其中德国GDP增速下调1.7个百分点至2.1%,是欧元区受冲击最显著的国家,能源价格飙升是欧元区经济预测大幅走低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增速下调0.3个百分点至3.7%,虽然美国与俄罗斯的直接经济联系有限,但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将加剧通货膨胀压力,迫使美国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挤压美国经济增长空间。此外,日本经济增速下调0.9个百分点至2.4%,印度下调0.8个百分点至8.2%,东盟五国下调0.3个百分点至5.3%。另一方面,中东、拉美等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增长可能获益于当前局势,IMF将2022年沙特阿拉伯、巴西、尼日利亚GDP的增速预测分别调高2.8、0.5和0.7个百分点。

  高通胀走势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IMF将2022年发达经济体、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通胀率分别上调1.8和2.8个百分点至5.7%和8.7%。与1月份认为2023年全球通胀将下降的观点不同,IMF还调高了对2023年通胀的预期,预计发达经济体、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2023年的平均通胀率分别为2.5%和6.5%,这意味着全球高通胀压力将更加持久。

  俄乌冲突可能会从三方面渠道影响全球通胀。一是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供给受限。能源价格上涨推升发达经济体通胀持续走高,粮食短缺会给中东、非洲地区低收入经济体带来较大的物价压力和粮食供应风险,甚至威胁其社会稳定。需要区分的是,前一类影响主要源自于发达经济体对俄主动经济制裁措施,而后一类影响则是低收入经济体不可避免需要承受的风险。二是俄乌冲突导致跨境运输受阻。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运输通道,俄乌冲突切断了经乌克兰的黑海海运航线以及经过俄乌两国的陆运、空运线路,跨国物流公司不得不选择更长的中东航线作为替代,使原本已经企稳的跨境运输成本再度上涨。三是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中断。半导体生产必需的金属钯和特种气体、汽车零部件、镍钛等重要金属供给受到显著冲击,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遭遇新的挑战。

  专家提醒,需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转向对新兴经济体的外溢影响。从历史情况来看,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快速加息往往会导致新兴经济体资本大规模外流和货币贬值。当前,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疫情以来创历史新高的债务水平进一步加剧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中等收入新兴经济体债务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0%,显著高于2013年“缩减恐慌”时期的40%,低收入新兴经济体债务中值几乎达到2013年的两倍。约60%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已经处于债务困境或较高债务风险状态。叠加主要新兴经济体复苏态势尚未完全企稳、地缘政治关系高度紧张等不利的外部条件,新兴经济体可能会对国际金融条件变化更加敏感。不过,亦有相当的新兴经济体外部缓冲条件较为稳健,外汇储备相对充足,有助于抵御外部流动性变化带来的冲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多国高通胀走势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多重风险交织
国际商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9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至3.6%,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3.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9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至3.6%,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3.6%。俄乌冲突及西方对俄制裁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因素,并可能诱发粮食危机、债务危机、社会动荡等问题。新兴经济体创纪录的债务负担将放大此轮发达经济体加息周期带来的负面冲击,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曹鸿宇认为,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升,但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不一;高通胀走势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当前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疫情以来创历史新高的债务水平将加剧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

  主要经济体2022年GDP增长预测普遍遭下调。受俄乌冲突等相关局势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其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并不一致。2022年,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欧洲新兴和发展中地区GDP预计将收缩2.9%,西方国家经济制裁以及能源禁运措施是影响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因素,中东欧地区国家将面临能源价格上涨、贸易中断、乌克兰难民涌入等多重不利影响。

  IMF报告将欧元区2022年GDP增速调降1.1个百分点至2.8%,其中德国GDP增速下调1.7个百分点至2.1%,是欧元区受冲击最显著的国家,能源价格飙升是欧元区经济预测大幅走低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增速下调0.3个百分点至3.7%,虽然美国与俄罗斯的直接经济联系有限,但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将加剧通货膨胀压力,迫使美国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挤压美国经济增长空间。此外,日本经济增速下调0.9个百分点至2.4%,印度下调0.8个百分点至8.2%,东盟五国下调0.3个百分点至5.3%。另一方面,中东、拉美等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增长可能获益于当前局势,IMF将2022年沙特阿拉伯、巴西、尼日利亚GDP的增速预测分别调高2.8、0.5和0.7个百分点。

  高通胀走势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IMF将2022年发达经济体、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通胀率分别上调1.8和2.8个百分点至5.7%和8.7%。与1月份认为2023年全球通胀将下降的观点不同,IMF还调高了对2023年通胀的预期,预计发达经济体、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2023年的平均通胀率分别为2.5%和6.5%,这意味着全球高通胀压力将更加持久。

  俄乌冲突可能会从三方面渠道影响全球通胀。一是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供给受限。能源价格上涨推升发达经济体通胀持续走高,粮食短缺会给中东、非洲地区低收入经济体带来较大的物价压力和粮食供应风险,甚至威胁其社会稳定。需要区分的是,前一类影响主要源自于发达经济体对俄主动经济制裁措施,而后一类影响则是低收入经济体不可避免需要承受的风险。二是俄乌冲突导致跨境运输受阻。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运输通道,俄乌冲突切断了经乌克兰的黑海海运航线以及经过俄乌两国的陆运、空运线路,跨国物流公司不得不选择更长的中东航线作为替代,使原本已经企稳的跨境运输成本再度上涨。三是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中断。半导体生产必需的金属钯和特种气体、汽车零部件、镍钛等重要金属供给受到显著冲击,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遭遇新的挑战。

  专家提醒,需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转向对新兴经济体的外溢影响。从历史情况来看,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快速加息往往会导致新兴经济体资本大规模外流和货币贬值。当前,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疫情以来创历史新高的债务水平进一步加剧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中等收入新兴经济体债务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0%,显著高于2013年“缩减恐慌”时期的40%,低收入新兴经济体债务中值几乎达到2013年的两倍。约60%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已经处于债务困境或较高债务风险状态。叠加主要新兴经济体复苏态势尚未完全企稳、地缘政治关系高度紧张等不利的外部条件,新兴经济体可能会对国际金融条件变化更加敏感。不过,亦有相当的新兴经济体外部缓冲条件较为稳健,外汇储备相对充足,有助于抵御外部流动性变化带来的冲击。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