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稳住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将如何发力?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增多。稳住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将如何发力?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增多。稳住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将如何发力?

  找货运司机接单,是蓝禾医疗董事长曹军眼下最重要的事。蓝禾是一家医疗耗材生产企业,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物流受阻,企业运输成本明显提升。“希望尽快畅通,让原材料运得进来,货物送得出去。”

  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但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稳住市场主体,一系列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

  聚焦当下最紧迫的问题,及时疏通堵点卡点。

  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公布全国统一式样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和邮政快递通行……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同时,一系列部署加快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当前,我们正加强通信大数据对畅通物流的精准支撑。”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说,工信部会同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通信行程卡“白名单”管理机制,助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物资货运车辆及司乘人员顺畅通行。

  物流关系着产业链。当下,因疫情导致的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受阻,正在向生产端延伸。稳产保供,让产业链高效运转起来很关键。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目前,已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要继续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罗俊杰说,要进一步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加强前后方协同、上下游衔接。同时,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细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减负降本,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企业减负重点,各个地方版纾困举措密集出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23条政策举措,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与此同时,京东推出配送折扣和仓储费用减免、免息资金支持、延迟发货免责等8项措施,帮助商家减少资金压力;针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属县的困难中小商户,美团外卖提出技术服务费(佣金)减半,减半后每单1元封顶等纾困办法;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成立储能服务小组,开展储能建设“绿色通道”,针对企业用能需求提供个性化制定接入方案……从运费、平台佣金减免到降低用能成本,大型企业发挥作用,推出举措。

  罗俊杰说,下一步,政策重点仍将聚焦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上。抓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加强产融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和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支持作用,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我们还将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加强风险研判,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他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稳住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将如何发力?
新华社
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增多。稳住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将如何发力?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增多。稳住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将如何发力?

  找货运司机接单,是蓝禾医疗董事长曹军眼下最重要的事。蓝禾是一家医疗耗材生产企业,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物流受阻,企业运输成本明显提升。“希望尽快畅通,让原材料运得进来,货物送得出去。”

  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但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稳住市场主体,一系列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

  聚焦当下最紧迫的问题,及时疏通堵点卡点。

  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公布全国统一式样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和邮政快递通行……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同时,一系列部署加快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当前,我们正加强通信大数据对畅通物流的精准支撑。”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说,工信部会同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通信行程卡“白名单”管理机制,助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物资货运车辆及司乘人员顺畅通行。

  物流关系着产业链。当下,因疫情导致的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受阻,正在向生产端延伸。稳产保供,让产业链高效运转起来很关键。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目前,已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要继续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罗俊杰说,要进一步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加强前后方协同、上下游衔接。同时,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细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减负降本,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企业减负重点,各个地方版纾困举措密集出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23条政策举措,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与此同时,京东推出配送折扣和仓储费用减免、免息资金支持、延迟发货免责等8项措施,帮助商家减少资金压力;针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属县的困难中小商户,美团外卖提出技术服务费(佣金)减半,减半后每单1元封顶等纾困办法;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成立储能服务小组,开展储能建设“绿色通道”,针对企业用能需求提供个性化制定接入方案……从运费、平台佣金减免到降低用能成本,大型企业发挥作用,推出举措。

  罗俊杰说,下一步,政策重点仍将聚焦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上。抓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加强产融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和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支持作用,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我们还将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加强风险研判,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他说。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