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国际集装箱运价走势如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齐 慧

受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旺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物流供应链梗阻等因素影响,去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集装箱船舶运力紧张,海运物流供应链多个环节价格高涨。

  受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旺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物流供应链梗阻等因素影响,去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集装箱船舶运力紧张,海运物流供应链多个环节价格高涨。未来一段时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走势如何?价格是否会继续“疯涨”?近日,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

  供求失衡较难缓解

  “国际海运运价属于市场调节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认为,去年集装箱运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失衡。

  一般来说,集装箱运力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集装箱空箱周转率,二是船舶运行效率。

  集装箱空箱供应方面,我国国际航线出口重箱一般大于进口重箱,再加上我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大量货物需求开始向中国转移,对集装箱空箱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集装箱境外流通周转不畅、海运回运空箱减缓,导致空箱短缺。

  不过,我国是海运集装箱制造第一大国。2020年下半年以来,工信部等部门积极协调我国造箱企业全力扩大集装箱产量,交通运输部积极协调指导班轮公司加大从境外港口的空箱回运力度。目前,我国港口空箱短缺问题已基本解决,新箱供给有充足保障,对于运价的影响减弱。

  与此同时,船舶运力方面的缺口没那么容易填补。根据国际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数据,2021年底全球集装箱船舶总箱位2497万标准箱,全年增长4.6%。除必要维修保养外,全球可用船舶已全部投入市场。由于船舶运力供给弹性较低,新船订单一般需要18个月以上的造船周期才能投放市场,在需求暴增情况下,供给无法实现快速增长。

  比运能不足更为严峻的是运输周转不畅。“境外港口尤其是美国西海岸港口拥堵严重,加之内陆集疏运体系不畅,导致运力损失严重。”贾大山表示。据统计,去年全球50个主要港口的船舶准班率均大幅度下降,上海航交所发布的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长期在20%以内(疫情前一般为72%-73%)。尽管今年有所好转,但到4月份,也仅回升到28%左右。分析显示,这种供求失衡短期内仍将持续。

  运价仍将高位运行

  “备受关注的海运费上涨,主要是指现货市场运价上涨。”贾大山表示,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以长约合同为主,目前长约合同货物约占70%。

  采用现货市场运价的主要是中小外贸企业。“在舱位紧张情况下,部分货代企业对班轮公司的海运运费及附加费有大幅加价行为,货代层级越多,加价幅度越大。”贾大山认为,这也是去年一些企业反映运价“疯涨”的重要原因。

  有分析指出,从供给侧看,预计2022年全年新增集装箱船舶运力仍然较低,新船交付量约为102.7万标准箱,较去年底市场运力总规模增长约4.1%,增量较2021年略有减少。从需求侧看,2022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需求整体上仍将保持旺盛势头。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4.7%。综合多家国内外机构、航运企业预测,2022年国际集装箱海运需求增速也在4%左右。

  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和供给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但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部分境外主要港口拥堵未见明显好转迹象。贾大山认为,境外部分主要港口的拥堵问题持续影响着全球海运物流供应链,预计今年上半年集装箱海运运价仍将维持高位,下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供求状况及境外疫情发展和港口拥堵状况将继续决定市场走向。

  全力稳定物流供应链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海外大港码头拥堵、集装箱紧缺,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出货难、运货贵,给全球海运物流供应链造成重创。

  在重重挑战下,中国港口仍然保持稳定畅通。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交通运输部积极引导中远海运集团等13家全球主要班轮公司在4条我国主要出口航线投入舱位数达2700万标箱,较2020年增长19.6%,远高于全球舱位投入4.6%的平均增长水平。港口运行也正常有序,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在2020年完成4350万标箱吞吐量基础上,去年进一步跃升至4700万标箱。

  2022年,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稳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仍然需要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发力。近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报告显示,虽然近期我国局部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但全国疫情总体可控,支撑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向好态势,带动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高位。一季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在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主要枢纽港依然保持24小时高效作业,快速解决集装箱集疏运问题,反映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船舶在港时间、在泊作业时间的效率指标处于世界前列。与境外部分主要港口拥堵长期得不到缓解相比,我国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显示了较强的韧性。”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指出。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水路运输保通保畅作出部署,制定实施11项举措。“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引导班轮公司稳定我主要出口航线运力投入,指导枢纽港口保持畅通有序,高效运转。”上述负责人表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国际集装箱运价走势如何
经济日报
受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旺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物流供应链梗阻等因素影响,去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集装箱船舶运力紧张,海运物流供应链多个环节价格高涨。
 

  受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旺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物流供应链梗阻等因素影响,去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集装箱船舶运力紧张,海运物流供应链多个环节价格高涨。未来一段时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走势如何?价格是否会继续“疯涨”?近日,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

  供求失衡较难缓解

  “国际海运运价属于市场调节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认为,去年集装箱运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失衡。

  一般来说,集装箱运力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集装箱空箱周转率,二是船舶运行效率。

  集装箱空箱供应方面,我国国际航线出口重箱一般大于进口重箱,再加上我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大量货物需求开始向中国转移,对集装箱空箱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集装箱境外流通周转不畅、海运回运空箱减缓,导致空箱短缺。

  不过,我国是海运集装箱制造第一大国。2020年下半年以来,工信部等部门积极协调我国造箱企业全力扩大集装箱产量,交通运输部积极协调指导班轮公司加大从境外港口的空箱回运力度。目前,我国港口空箱短缺问题已基本解决,新箱供给有充足保障,对于运价的影响减弱。

  与此同时,船舶运力方面的缺口没那么容易填补。根据国际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数据,2021年底全球集装箱船舶总箱位2497万标准箱,全年增长4.6%。除必要维修保养外,全球可用船舶已全部投入市场。由于船舶运力供给弹性较低,新船订单一般需要18个月以上的造船周期才能投放市场,在需求暴增情况下,供给无法实现快速增长。

  比运能不足更为严峻的是运输周转不畅。“境外港口尤其是美国西海岸港口拥堵严重,加之内陆集疏运体系不畅,导致运力损失严重。”贾大山表示。据统计,去年全球50个主要港口的船舶准班率均大幅度下降,上海航交所发布的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长期在20%以内(疫情前一般为72%-73%)。尽管今年有所好转,但到4月份,也仅回升到28%左右。分析显示,这种供求失衡短期内仍将持续。

  运价仍将高位运行

  “备受关注的海运费上涨,主要是指现货市场运价上涨。”贾大山表示,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以长约合同为主,目前长约合同货物约占70%。

  采用现货市场运价的主要是中小外贸企业。“在舱位紧张情况下,部分货代企业对班轮公司的海运运费及附加费有大幅加价行为,货代层级越多,加价幅度越大。”贾大山认为,这也是去年一些企业反映运价“疯涨”的重要原因。

  有分析指出,从供给侧看,预计2022年全年新增集装箱船舶运力仍然较低,新船交付量约为102.7万标准箱,较去年底市场运力总规模增长约4.1%,增量较2021年略有减少。从需求侧看,2022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需求整体上仍将保持旺盛势头。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4.7%。综合多家国内外机构、航运企业预测,2022年国际集装箱海运需求增速也在4%左右。

  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和供给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但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部分境外主要港口拥堵未见明显好转迹象。贾大山认为,境外部分主要港口的拥堵问题持续影响着全球海运物流供应链,预计今年上半年集装箱海运运价仍将维持高位,下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供求状况及境外疫情发展和港口拥堵状况将继续决定市场走向。

  全力稳定物流供应链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海外大港码头拥堵、集装箱紧缺,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出货难、运货贵,给全球海运物流供应链造成重创。

  在重重挑战下,中国港口仍然保持稳定畅通。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交通运输部积极引导中远海运集团等13家全球主要班轮公司在4条我国主要出口航线投入舱位数达2700万标箱,较2020年增长19.6%,远高于全球舱位投入4.6%的平均增长水平。港口运行也正常有序,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在2020年完成4350万标箱吞吐量基础上,去年进一步跃升至4700万标箱。

  2022年,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稳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仍然需要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发力。近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报告显示,虽然近期我国局部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但全国疫情总体可控,支撑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向好态势,带动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高位。一季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在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主要枢纽港依然保持24小时高效作业,快速解决集装箱集疏运问题,反映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船舶在港时间、在泊作业时间的效率指标处于世界前列。与境外部分主要港口拥堵长期得不到缓解相比,我国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显示了较强的韧性。”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指出。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水路运输保通保畅作出部署,制定实施11项举措。“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引导班轮公司稳定我主要出口航线运力投入,指导枢纽港口保持畅通有序,高效运转。”上述负责人表示。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