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通胀潮&供应链承压,全球商品贸易炙烤难挨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进入5月以来,全球通胀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的迹象。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飙升,商品贸易正在受到考验。

  进入5月以来,全球通胀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的迹象。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飙升,商品贸易正在受到考验。

  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下调了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增幅的预期。WTO在4月份将其对今年商品贸易增长的预测下调至3%,低于此前预测的4.7%。

  彭博追踪的港口出货量数据也显示,世界上一些最繁忙港口的吞吐量在4月份再次降低,其追踪的10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都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全球贸易热潮降温

  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利率抑制了人们的可支配支出,全球需求收缩压力的持续加大使贸易热潮正在消退。许多零售业公司高管称,通货膨胀使一些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感到紧张。

  业内分析师指出:“从今年的供应链状况来看,物流和供需不平衡的紧张程度有了明显好转,但好转背后的原因不是供应增加了,供应侧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而是全球的需求萎缩了。”

  美国商务部5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商品进口较前月下降5% ,密歇根大学同日公布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已降至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商超的业绩也有所下滑,两家公司一季度财报均显示,过去两年提振其利润的一般商品支出放缓,普通商品销售减弱。

  政府刺激措施的消退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在对人们的消费支出产生影响,使进口需求降温。美国个人储蓄率4月再次大幅下滑至4.4%,是2008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Manaenkov表示,随着刺激措施和失业救济金的枯竭,如果失业率等经济指标迅速恶化,支出可能会广泛缩减。

  服装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利华控股表示,虽然有些支出的转变反映了疫情逐渐消退以来人们消费习惯的“正常化”,但有些也反映了随着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升,影响了支出决策和潜在需求的疲软。

  疫情以来被压抑的需求也使一些消费者支出正从购买商品转向购买服务。塔吉特的首席执行官康奈尔表示,随着疫情消退,购物者的目标正在从电视等大件商品转移到餐厅或旅行。

  高盛模型显示,亚洲商品贸易在未来几个月也将进一步放缓。汇丰银行经济学家称,亚洲地区的贸易繁荣正出现降温,而野村发布的亚洲出口领先指数在5月份下跌,跌幅为2020年上半年以来最大。

  供应链压力加大

  此外,由于俄乌冲突使本已受到重挫的全球供应链遭遇新的打击。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欧洲和亚洲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俄乌冲突造成的贸易限制措施也使全球商品贸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近一个月来,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已禁止粮食、食糖、食用油、化肥等商品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指出,目前已有超过30个国家限制食品、能源和其他关键商品的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指出,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贸易复苏陷入风险,WTO预测多数地区的同比贸易增长率都会放缓。出口增长率方面,北美将由2021年的6.3%降至3.4%,欧洲将由7.9%降至2.9%,亚洲将由13.8%降至2.0%。进口方面,受打击最大的是独联体国家,将大幅减少12%。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通胀潮&供应链承压,全球商品贸易炙烤难挨
国际商报
进入5月以来,全球通胀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的迹象。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飙升,商品贸易正在受到考验。
 

  进入5月以来,全球通胀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的迹象。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飙升,商品贸易正在受到考验。

  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下调了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增幅的预期。WTO在4月份将其对今年商品贸易增长的预测下调至3%,低于此前预测的4.7%。

  彭博追踪的港口出货量数据也显示,世界上一些最繁忙港口的吞吐量在4月份再次降低,其追踪的10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都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全球贸易热潮降温

  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利率抑制了人们的可支配支出,全球需求收缩压力的持续加大使贸易热潮正在消退。许多零售业公司高管称,通货膨胀使一些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感到紧张。

  业内分析师指出:“从今年的供应链状况来看,物流和供需不平衡的紧张程度有了明显好转,但好转背后的原因不是供应增加了,供应侧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而是全球的需求萎缩了。”

  美国商务部5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商品进口较前月下降5% ,密歇根大学同日公布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已降至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商超的业绩也有所下滑,两家公司一季度财报均显示,过去两年提振其利润的一般商品支出放缓,普通商品销售减弱。

  政府刺激措施的消退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在对人们的消费支出产生影响,使进口需求降温。美国个人储蓄率4月再次大幅下滑至4.4%,是2008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Manaenkov表示,随着刺激措施和失业救济金的枯竭,如果失业率等经济指标迅速恶化,支出可能会广泛缩减。

  服装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利华控股表示,虽然有些支出的转变反映了疫情逐渐消退以来人们消费习惯的“正常化”,但有些也反映了随着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升,影响了支出决策和潜在需求的疲软。

  疫情以来被压抑的需求也使一些消费者支出正从购买商品转向购买服务。塔吉特的首席执行官康奈尔表示,随着疫情消退,购物者的目标正在从电视等大件商品转移到餐厅或旅行。

  高盛模型显示,亚洲商品贸易在未来几个月也将进一步放缓。汇丰银行经济学家称,亚洲地区的贸易繁荣正出现降温,而野村发布的亚洲出口领先指数在5月份下跌,跌幅为2020年上半年以来最大。

  供应链压力加大

  此外,由于俄乌冲突使本已受到重挫的全球供应链遭遇新的打击。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欧洲和亚洲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俄乌冲突造成的贸易限制措施也使全球商品贸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近一个月来,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已禁止粮食、食糖、食用油、化肥等商品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指出,目前已有超过30个国家限制食品、能源和其他关键商品的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指出,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贸易复苏陷入风险,WTO预测多数地区的同比贸易增长率都会放缓。出口增长率方面,北美将由2021年的6.3%降至3.4%,欧洲将由7.9%降至2.9%,亚洲将由13.8%降至2.0%。进口方面,受打击最大的是独联体国家,将大幅减少12%。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