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链”上发力 多方打通稳外贸堵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文博

随着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外贸企业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

  随着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外贸企业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如何破解复工之后物料吃紧等难题,保障复工复产不“卡”在半路上,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接连部署,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进,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供应不畅等难题。业界建议,在稳“链”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固“链”,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外贸产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通堵点 助力企业复工达产

  随着复工复产推进,上下游企业需求旺盛,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原材料库存基本消耗殆尽,急需一批进口钢卷通过内贸江运补给。得知该情况后,嘉定海关立即与口岸所在地吴淞海关开启联动工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港区进行协调,该批车用钢卷及时运往重庆投入生产。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企业加班加点赶工,兑现停产期间积压的订单。而原料和一些关键零部件到货难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

  有关部门密集部署,加大外贸保链稳链力度。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强调,“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外贸供应链稳定”。

  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通堵点,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畅通;还将聚合力,持续缓解国际物流压力。

  具体举措包括,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力保障外贸货物货运物流运输通畅,外贸企业可按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并从海运、铁路、航空等方面,持续提高国际物流运力、口岸通关及作业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

  此前,海关总署出台十条稳外贸举措,对保障重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等作出部署。连日来,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海口等多地海关都在发布新的举措,帮助外向型企业“稳链”的同时,也稳定信心。其中,长三角五地海关已联合发布通告,共同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降成本 赢得更大生存空间

  供应链不畅在影响企业生产的同时,还在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及陆运运费涨价等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盈利能力继续呈下降趋势。

  调研还指出,与头部企业尤其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海运、电力供应等方面的价格和获取劣势突出,订单减少、利润缩水更为严重。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资金链压力进一步凸显。

  “稳住外贸基本盘要从两方面着力,既要稳住生产,还要稳住市场,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缓解物流不畅导致的供应链吃紧问题,对于稳住生产必不可少。

  高凌云同时强调,还要重视企业面临的用工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持续攀升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问题,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对于外贸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相关部门正在采取针对性举措。其中,商务部表示,将加强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继续指导各地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梳理并推动解决影响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和供应链稳定的共性问题,深入了解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物流、用工方面的困难,做好精准服务。”高峰向记者介绍。

  另外,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积极运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规则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为企业降本增效。

  深圳市有信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谭万超说,广州海关等部门持续加强RCEP政策宣讲,主动引导企业结合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差异合理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这对我们的客户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有非常大的帮助。”

  强韧性 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

  在保“链”基础上,如何固“链”,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能力,也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高凌云提出,当前世界经贸环境复杂、形势多变,我国外贸企业既面临一些关键零部件瓶颈问题,还要有效应对一些订单向东南亚等地外流的情况。“而保订单拓市场的根本,是要从加强外贸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入手。这也是中国外贸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对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能够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和盈利水平,保障其具备持续研发投入和装备不断升级的能力,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提示我们,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角度提升上下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海外负责人卓泓提出,面对供应链调整和外部动荡承压的环境,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更多是有关保持当前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向上优化产业链地位,企业投产和自主研发能力是未来产业链升级中的重要着力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链”上发力 多方打通稳外贸堵点
经济参考报
随着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外贸企业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
 

  随着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外贸企业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如何破解复工之后物料吃紧等难题,保障复工复产不“卡”在半路上,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接连部署,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进,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供应不畅等难题。业界建议,在稳“链”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固“链”,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外贸产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通堵点 助力企业复工达产

  随着复工复产推进,上下游企业需求旺盛,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原材料库存基本消耗殆尽,急需一批进口钢卷通过内贸江运补给。得知该情况后,嘉定海关立即与口岸所在地吴淞海关开启联动工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港区进行协调,该批车用钢卷及时运往重庆投入生产。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企业加班加点赶工,兑现停产期间积压的订单。而原料和一些关键零部件到货难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

  有关部门密集部署,加大外贸保链稳链力度。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强调,“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外贸供应链稳定”。

  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通堵点,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畅通;还将聚合力,持续缓解国际物流压力。

  具体举措包括,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力保障外贸货物货运物流运输通畅,外贸企业可按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并从海运、铁路、航空等方面,持续提高国际物流运力、口岸通关及作业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

  此前,海关总署出台十条稳外贸举措,对保障重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等作出部署。连日来,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海口等多地海关都在发布新的举措,帮助外向型企业“稳链”的同时,也稳定信心。其中,长三角五地海关已联合发布通告,共同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降成本 赢得更大生存空间

  供应链不畅在影响企业生产的同时,还在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及陆运运费涨价等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盈利能力继续呈下降趋势。

  调研还指出,与头部企业尤其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海运、电力供应等方面的价格和获取劣势突出,订单减少、利润缩水更为严重。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资金链压力进一步凸显。

  “稳住外贸基本盘要从两方面着力,既要稳住生产,还要稳住市场,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缓解物流不畅导致的供应链吃紧问题,对于稳住生产必不可少。

  高凌云同时强调,还要重视企业面临的用工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持续攀升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问题,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对于外贸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相关部门正在采取针对性举措。其中,商务部表示,将加强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继续指导各地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梳理并推动解决影响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和供应链稳定的共性问题,深入了解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物流、用工方面的困难,做好精准服务。”高峰向记者介绍。

  另外,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积极运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规则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为企业降本增效。

  深圳市有信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谭万超说,广州海关等部门持续加强RCEP政策宣讲,主动引导企业结合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差异合理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这对我们的客户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有非常大的帮助。”

  强韧性 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

  在保“链”基础上,如何固“链”,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能力,也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高凌云提出,当前世界经贸环境复杂、形势多变,我国外贸企业既面临一些关键零部件瓶颈问题,还要有效应对一些订单向东南亚等地外流的情况。“而保订单拓市场的根本,是要从加强外贸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入手。这也是中国外贸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对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能够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和盈利水平,保障其具备持续研发投入和装备不断升级的能力,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提示我们,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角度提升上下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海外负责人卓泓提出,面对供应链调整和外部动荡承压的环境,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更多是有关保持当前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向上优化产业链地位,企业投产和自主研发能力是未来产业链升级中的重要着力点。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