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获实效需三方合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周东洋

近期国家政策支持不断,着力保市场主体,但更好落实国家惠企纾困政策,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较大,进入2022年后小微企业运行指数逐渐落到景气线以下,尤其是四五月份大幅度低于景气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近日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9期)上表示,对此,近期国家政策支持不断,着力保市场主体,但更好落实国家惠企纾困政策,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解释说,成本上升和销售不畅是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受到国际地缘冲突影响,国际粮食、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持续抬升了下游中小微企业的成本。调查显示,56%的企业反映生产成本同比增加,42%的企业反映员工平均薪酬同比增加,63%的企业反映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同比增加。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多次制定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但面对内外因素叠加的多重冲击,当前的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孙文凯表示,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58亿户,其中企业主体有将近5000万户。疫情对于市场的冲击是普遍性的,但是一些政策的普惠性却并不到位。另外,在当前疫情防控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层层加码的情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信心。

  对此,孙文凯表示,一方面,财政支出在疫情时加力扩面。后续一旦面对疫情防控升级,财政支出总额要提高,覆盖面要扩大,直接补贴比例要有所提升,并且要增加政府采购,而资金来源可以是专项债、划归国企的利润,甚至是财政政策货币化。另一方面,复工复产阶段应以诱导性政策为主。在企业复苏阶段,扩大投资、扩大就业方面不会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出台一些引导性政策,比如财政可以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也可在企业融资时对新增部分进行相关贴息和更大力度的担保。这些政策有助于产能的扩大和经济的恢复。此外,地区间的防疫政策也需要协调,从而让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需要跨区域发展的产业真正恢复。

  “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朱玉表示,首先,政府部门应当主动靠前服务,切实推进政策落地,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庞杂,经营地点分散,这对政策的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部门需要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开展行业研讨,强化政策宣传辅导,积极摸排企业最真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才能提供精准化帮扶。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迅速响应企业需求,确保政策实效性。其次,行业社会组织也要主动了解企业实际困难,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且配合协调,搭建交流平台。最后,中小微企业也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政策,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政策要求,修炼内功、融通发展。要主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来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并学习研究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融通发展道路,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稳定的一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获实效需三方合力
中国贸易报
近期国家政策支持不断,着力保市场主体,但更好落实国家惠企纾困政策,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较大,进入2022年后小微企业运行指数逐渐落到景气线以下,尤其是四五月份大幅度低于景气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近日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9期)上表示,对此,近期国家政策支持不断,着力保市场主体,但更好落实国家惠企纾困政策,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解释说,成本上升和销售不畅是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受到国际地缘冲突影响,国际粮食、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持续抬升了下游中小微企业的成本。调查显示,56%的企业反映生产成本同比增加,42%的企业反映员工平均薪酬同比增加,63%的企业反映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同比增加。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多次制定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但面对内外因素叠加的多重冲击,当前的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孙文凯表示,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58亿户,其中企业主体有将近5000万户。疫情对于市场的冲击是普遍性的,但是一些政策的普惠性却并不到位。另外,在当前疫情防控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层层加码的情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信心。

  对此,孙文凯表示,一方面,财政支出在疫情时加力扩面。后续一旦面对疫情防控升级,财政支出总额要提高,覆盖面要扩大,直接补贴比例要有所提升,并且要增加政府采购,而资金来源可以是专项债、划归国企的利润,甚至是财政政策货币化。另一方面,复工复产阶段应以诱导性政策为主。在企业复苏阶段,扩大投资、扩大就业方面不会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出台一些引导性政策,比如财政可以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也可在企业融资时对新增部分进行相关贴息和更大力度的担保。这些政策有助于产能的扩大和经济的恢复。此外,地区间的防疫政策也需要协调,从而让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需要跨区域发展的产业真正恢复。

  “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朱玉表示,首先,政府部门应当主动靠前服务,切实推进政策落地,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庞杂,经营地点分散,这对政策的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部门需要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开展行业研讨,强化政策宣传辅导,积极摸排企业最真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才能提供精准化帮扶。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迅速响应企业需求,确保政策实效性。其次,行业社会组织也要主动了解企业实际困难,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且配合协调,搭建交流平台。最后,中小微企业也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政策,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政策要求,修炼内功、融通发展。要主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来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并学习研究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融通发展道路,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稳定的一环。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