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专家: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正在转型期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刘国民

今年5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到,涉疫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所在省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

  今年5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到,涉疫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所在省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本报持续关注外贸企业用工问题,并与业内相关专家学者继续交流探讨这一话题。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鸣乐观认为,未来制造业用工将出现“新型产业工人+新型工厂管理”的趋势。

  在王鸣看来,疫情下制造业外贸订单激增派生出用工需求激增,与当前疫情防控下制造业工人有工难回、新工难招形成供需矛盾,这是当前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难的短期原因。至于长期原因,王鸣认为,一方面,制造业持续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中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技能型人才短缺是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用工结构性短缺;另一方面,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整体供给逐年减少,而年轻一代不愿到制造业一线工作,一线工人难招难留的情况普遍,出现新老交替“青黄不接”情况。

  怎样解决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难题?“短期对策是各地政府需探索疫情防控下如何保证工人的跨地有序流动,比如在政府协助下开设企业招工特殊通道,对跨地流动工人实行专门管理等。”王鸣分析说,长期对策是,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工人,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转危为机,用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手段缓解用工压力,同时实现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各地各级政府需做好重点产业技术升级的政策引导与激励;第三,重视制造业劳动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工人的体面劳动。

  王鸣认为,当前,外贸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难问题仍会存在。国内疫情也使用工问题难以马上缓解。各地政府需探索有效治理模式,组织、协调劳动力的正常流动。企业则应积极应对,开展“倒逼式”技术改造,缓解用工难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用工将迎来‘新型产业工人+新型工厂管理’的用工趋势。一方面,大批新产业工人进入制造业,同时企业用工提质增效,并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甚至智能化管理,劳动关系大幅改善,劳动条件得以提升。”王鸣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专家: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正在转型期
中国贸易报
今年5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到,涉疫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所在省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
 

  今年5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到,涉疫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所在省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本报持续关注外贸企业用工问题,并与业内相关专家学者继续交流探讨这一话题。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鸣乐观认为,未来制造业用工将出现“新型产业工人+新型工厂管理”的趋势。

  在王鸣看来,疫情下制造业外贸订单激增派生出用工需求激增,与当前疫情防控下制造业工人有工难回、新工难招形成供需矛盾,这是当前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难的短期原因。至于长期原因,王鸣认为,一方面,制造业持续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中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技能型人才短缺是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用工结构性短缺;另一方面,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整体供给逐年减少,而年轻一代不愿到制造业一线工作,一线工人难招难留的情况普遍,出现新老交替“青黄不接”情况。

  怎样解决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难题?“短期对策是各地政府需探索疫情防控下如何保证工人的跨地有序流动,比如在政府协助下开设企业招工特殊通道,对跨地流动工人实行专门管理等。”王鸣分析说,长期对策是,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工人,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转危为机,用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手段缓解用工压力,同时实现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各地各级政府需做好重点产业技术升级的政策引导与激励;第三,重视制造业劳动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工人的体面劳动。

  王鸣认为,当前,外贸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外贸企业用工难问题仍会存在。国内疫情也使用工问题难以马上缓解。各地政府需探索有效治理模式,组织、协调劳动力的正常流动。企业则应积极应对,开展“倒逼式”技术改造,缓解用工难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用工将迎来‘新型产业工人+新型工厂管理’的用工趋势。一方面,大批新产业工人进入制造业,同时企业用工提质增效,并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甚至智能化管理,劳动关系大幅改善,劳动条件得以提升。”王鸣说。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