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周东洋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增长1.8%。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第一、二季度我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正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在4月份受疫情冲击、主要指标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各方面加大稳增长的力度,积极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压力,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0.4%的正增长,体现出我国经济的极强韧性。“这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归功于各项稳经济政策及时发力和能出尽出,5月、6月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回升和向上反弹的良好态势。”徐洪才说。

  付凌晖表示,从工业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较重地区生产加快恢复,有助于支撑工业稳定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6月份增速加快至3.9%。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

  “具体来说,上半年经济运行有五大亮点。”徐洪才告诉记者,一是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中国通胀控制较好,实施的保供稳价政策对冲了部分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实现了9.4%的增长,外贸顺差近两个月创下新高,体现了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和制造业的竞争力。三是受美联储加息影响,日元、欧元均在贬值,相比之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贬值幅度较小,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较强韧性。四是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五是消费和投资都在回升,包括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等,进一步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同时,转型升级态势持续,高科技投资也增长较快。

  从地区看,上半年,我国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二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占83.9%。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3%和2%,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如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7%和4.5%,但在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加快恢复。

  下半年有望继续回升

  付凌晖表示,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下半年,经济仍将经历一段快速增长期。一方面,去年三季度经历了疫情、汛情和拉闸限电的多重冲击,两年平均增速仅为4.9%,为全年最低点,基数较低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回升;另一方面,随着疫情扰动逐渐减弱,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经济增速正向潜在增长水平恢复。

  徐洪才表示,我国经济三季度可能会有一个强劲反弹,四季度持续向好。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5、6月我国外贸出口数据亮眼的原因之一是3、4月有很多订单积压,但与之相比,进口增长相对疲弱,这源自于国内需求不足、人民币贬值导致购买力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等。下半年,我国外贸仍面临这些挑战,对此,我们要促进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进出口更加平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表示,外贸企业也要用好用足助企纾困政策,把握好RCEP等重要机遇,努力稳订单,挖掘更多市场机会,全力做到既巩固当前外贸回稳向好态势,也为外贸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全国疫情不断缓解,下半年,供需两端会继续改善,各项经济数据的恢复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但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当务之急仍是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我国宏观调控仍有较大余地,政策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比如,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可对一线城市居民适当多发放一些号牌资源,以释放实际需求等。

  徐洪才建议,已出台政策要保持连贯性,同时要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并控制好力度,不能“大水漫灌”。在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要从总量、利率和结构三个方面协同发力,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为三季度经济的有效、强劲反弹保驾护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中国贸易报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增长1.8%。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第一、二季度我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正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在4月份受疫情冲击、主要指标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各方面加大稳增长的力度,积极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压力,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0.4%的正增长,体现出我国经济的极强韧性。“这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归功于各项稳经济政策及时发力和能出尽出,5月、6月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回升和向上反弹的良好态势。”徐洪才说。

  付凌晖表示,从工业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较重地区生产加快恢复,有助于支撑工业稳定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6月份增速加快至3.9%。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

  “具体来说,上半年经济运行有五大亮点。”徐洪才告诉记者,一是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中国通胀控制较好,实施的保供稳价政策对冲了部分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实现了9.4%的增长,外贸顺差近两个月创下新高,体现了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和制造业的竞争力。三是受美联储加息影响,日元、欧元均在贬值,相比之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贬值幅度较小,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较强韧性。四是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五是消费和投资都在回升,包括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等,进一步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同时,转型升级态势持续,高科技投资也增长较快。

  从地区看,上半年,我国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二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占83.9%。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3%和2%,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如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7%和4.5%,但在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加快恢复。

  下半年有望继续回升

  付凌晖表示,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下半年,经济仍将经历一段快速增长期。一方面,去年三季度经历了疫情、汛情和拉闸限电的多重冲击,两年平均增速仅为4.9%,为全年最低点,基数较低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回升;另一方面,随着疫情扰动逐渐减弱,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经济增速正向潜在增长水平恢复。

  徐洪才表示,我国经济三季度可能会有一个强劲反弹,四季度持续向好。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5、6月我国外贸出口数据亮眼的原因之一是3、4月有很多订单积压,但与之相比,进口增长相对疲弱,这源自于国内需求不足、人民币贬值导致购买力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等。下半年,我国外贸仍面临这些挑战,对此,我们要促进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进出口更加平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表示,外贸企业也要用好用足助企纾困政策,把握好RCEP等重要机遇,努力稳订单,挖掘更多市场机会,全力做到既巩固当前外贸回稳向好态势,也为外贸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全国疫情不断缓解,下半年,供需两端会继续改善,各项经济数据的恢复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但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当务之急仍是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我国宏观调控仍有较大余地,政策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比如,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可对一线城市居民适当多发放一些号牌资源,以释放实际需求等。

  徐洪才建议,已出台政策要保持连贯性,同时要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并控制好力度,不能“大水漫灌”。在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要从总量、利率和结构三个方面协同发力,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为三季度经济的有效、强劲反弹保驾护航。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