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外贸企业融资迎来“及时雨”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吴力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比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远超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继今年1月17日以来第二次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比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远超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继今年1月17日以来第二次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

  业内人士认为,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年内两次下调,传递出央行持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明晰信号,有实体产业的外贸企业有望从中受益。不过,要更好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多系统性措施。

利于企业稳订单降成本

  “贷款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不仅能稳住以前的订单,还能继续研发几款更轻便、更实用的新产品,争取年内推出来,拓展更大市场空间。”重庆卡滨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廷刚表示,公司专注于通用机械产品研发,以高品质产品开拓全球市场,获得了不少订单。

  然而,作为小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不仅要面对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销售回款周期拉长等挑战,还要面对没有贷款记录、缺少足够的抵押物等困境,资金周转困难一度让企业感受到生存受到挑战。幸好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巴南支行的一批青年客户经理深入走访,为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让企业可以加快产品研发上市,获得周转资金。

  这并非个案。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不仅面临海外订单减少等影响,而且原材料、海运、汇率、人工等成本都在上升,营收和利润受到压缩,资金压力不小。

  8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下降10个基点。

  这为外贸企业融资传递出新的积极信号。资深产业经济研究人士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期借贷便利或其他补充信贷工具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辅助工具,可以反映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表明现在央行鼓励资金价格下调,推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以更好支持众多实体经济发展,涉足制造领域的外贸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经济基本面看,7月制造业PMI再度回落1.2个百分点至49%,降至50%的荣枯线以下,表明包括诸多有进出口业务的制造业企业正在承压。央行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政策落地仍需持续发力

  “我们申请了2笔1000万元的贷款,年化利率比以往正常融资要低0.5%左右,帮助我们抓住了大商机。”作为一家以滑雪用品为主的小微外贸企业,北京自然力量科技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已享受到低融资成本带来的优惠。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周航表示,公司近几年业务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强大吸引力,也得益于专门针对小微外贸企业的转贷款模式。通过该模式,政策性银行可以向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进而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有了资金浇灌,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天地更宽。尤其是银行机构不断开展业务创新,能够将更多政策利好向小微企业传导。

  “在困难时期,与融资贵相比,企业更关注融资难的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展的2022年三季度企业经营情况展望问卷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反映,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纾困帮扶政策未落实,抽贷压贷等现象在部分企业仍有发生;一些企业的经营情况非常困难,迫切需要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但融资需求经常难以得到满足。

  刘兴国进一步认为,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的下调虽然传递出金融浇灌实体企业的信号,但要让更多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实体企业享受到利好政策,还需要做更多功课。

  王剑辉也认为,要想让实体企业对资金成本的降低有实际感受,还需要在市场传导等方面下功夫,比如需要优化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考评机制,适当扩大容错空间,鼓励业务人员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多给予企业金融支持。同时要围绕经济复苏,围绕支持企业生产恢复,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系统性发力,这样才能让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效果发挥到最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外贸企业融资迎来“及时雨”
中国商务新闻网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比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远超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继今年1月17日以来第二次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比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远超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继今年1月17日以来第二次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

  业内人士认为,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年内两次下调,传递出央行持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明晰信号,有实体产业的外贸企业有望从中受益。不过,要更好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多系统性措施。

利于企业稳订单降成本

  “贷款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不仅能稳住以前的订单,还能继续研发几款更轻便、更实用的新产品,争取年内推出来,拓展更大市场空间。”重庆卡滨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廷刚表示,公司专注于通用机械产品研发,以高品质产品开拓全球市场,获得了不少订单。

  然而,作为小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不仅要面对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销售回款周期拉长等挑战,还要面对没有贷款记录、缺少足够的抵押物等困境,资金周转困难一度让企业感受到生存受到挑战。幸好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巴南支行的一批青年客户经理深入走访,为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让企业可以加快产品研发上市,获得周转资金。

  这并非个案。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不仅面临海外订单减少等影响,而且原材料、海运、汇率、人工等成本都在上升,营收和利润受到压缩,资金压力不小。

  8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下降10个基点。

  这为外贸企业融资传递出新的积极信号。资深产业经济研究人士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期借贷便利或其他补充信贷工具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辅助工具,可以反映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表明现在央行鼓励资金价格下调,推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以更好支持众多实体经济发展,涉足制造领域的外贸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经济基本面看,7月制造业PMI再度回落1.2个百分点至49%,降至50%的荣枯线以下,表明包括诸多有进出口业务的制造业企业正在承压。央行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政策落地仍需持续发力

  “我们申请了2笔1000万元的贷款,年化利率比以往正常融资要低0.5%左右,帮助我们抓住了大商机。”作为一家以滑雪用品为主的小微外贸企业,北京自然力量科技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已享受到低融资成本带来的优惠。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周航表示,公司近几年业务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强大吸引力,也得益于专门针对小微外贸企业的转贷款模式。通过该模式,政策性银行可以向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进而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有了资金浇灌,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天地更宽。尤其是银行机构不断开展业务创新,能够将更多政策利好向小微企业传导。

  “在困难时期,与融资贵相比,企业更关注融资难的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展的2022年三季度企业经营情况展望问卷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反映,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纾困帮扶政策未落实,抽贷压贷等现象在部分企业仍有发生;一些企业的经营情况非常困难,迫切需要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但融资需求经常难以得到满足。

  刘兴国进一步认为,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的下调虽然传递出金融浇灌实体企业的信号,但要让更多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实体企业享受到利好政策,还需要做更多功课。

  王剑辉也认为,要想让实体企业对资金成本的降低有实际感受,还需要在市场传导等方面下功夫,比如需要优化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考评机制,适当扩大容错空间,鼓励业务人员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多给予企业金融支持。同时要围绕经济复苏,围绕支持企业生产恢复,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系统性发力,这样才能让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效果发挥到最大。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