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商品贸易加速区域化,服务贸易正迎来新一轮全球化!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新冠疫情引发供给冲击,既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全球化结构的深层变革。

  新冠疫情引发供给冲击,既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全球化结构的深层变革。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一方面,供应链瓶颈不可避免地造成商品贸易全球化的逆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进化则激发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顺流。程实认为,就中国而言,逆流带来挑战,顺流带来机遇,依托自身市场规模和数据要素禀赋,中国有能力、有机会在多个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由“低速全球化”

  向“加速区域化”方向演进

  程实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已经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系统。由于疫情导致全球劳动力出现短缺,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商品贸易价值链从生产、加工、物流到交付和零售各个环节均遭受了显著冲击。尽管供应链瓶颈较去年进一步得到修复,但在全球地缘危机的刺激下,供应链瓶颈的修复程度远未及市场预期迅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遭受高通胀困扰的国家反复受到了来自耐用品的价格冲击,而耐用品通胀进一步渗透进入广泛的服务业价格。中长期来看,由于新冠和地缘风险带来的能源危机和地缘矛盾冲突加剧,全球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格局已经渐行渐远。

  程实把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市场的新变化描述为“低速全球化”向“加速区域化”的贸易格局演进。原来通过各个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对商品进行不同国家间的分工协作已经演变成了各区域(以中、美、欧为核心)发展各自独立且相互竞争的价值链体系。

  服务贸易将迎来

  新一轮全球化

  程实分析,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格局已经放缓,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机遇或许正在来临。具体来看,尽管疫情导致了全球餐饮和旅游等服务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但根据 Baldwin (2022) 最新统计,除了餐饮、交通和观光旅游,全球其他服务贸易(约占全球服务贸易的 60%)近年来呈现加速扩张势态。2020 年,商业服务在服务和商品贸易的占比已经攀升至 20%。从服务贸易的主要输出国来看,除了美国、英国、爱尔兰、德国、荷兰、法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该 7 国服务出口总值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总出口比重约 50%)。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韩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如菲律宾、泰国、越南)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扩大。其中,2020 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已经攀升至5% (排在全球第 6 位)。从服务贸易所涵盖的范围来看,除了传统的交通运输和观光旅游,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服务占据的比例最大,其次为管理咨询服务,研发服务、广告设计等。服务贸易取代货物贸易在 08 年金融危机后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全球新一轮的数字化革命。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和数据可读取和大规模存储的深度市场化得到了政府和法律部门的准许,服务贸易因此能够通过即时的数据共享打破空间壁垒在全球范围内点对点的进行高效传输。数字共享的核心是信息共享,而信息共享即是服务业的价值创造所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感知领域向认知领域和交互创造进一步深入发展,能够看到未来全球服务贸易会因为数字技术进一步加快全球化。

  中国可在多个服务贸易领域

  开拓优势

  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的全球化,目前仍存在一些制度和技术壁垒需要进一步被突破。比如在中国,如何对进出口服务进行征税,是否需要区别中间服务和最终服务以清晰税制安排。

  此外,程实表示,同时,未来服务贸易需要依托数据在感知和创造层面破除更多的空间限制。以中国为例,在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的严峻现实面前,未来中国的服务贸易领域可能会看到更多来自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的线上服务人员。这好比过去15 年前大批从非洲来广州从事商品贸易海外劳动者,未来中国市场在软件开发,合规调查,文案设计,广告创意,住房服务,金融分析等诸多服贸领域,都将会吸引到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大量的线上初级办公人员。

  反过来,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扩展服务贸易, 让中国更多的服务业劳动者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中,这本质上也是拓宽就业路径的一种方式。程实认为,随着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中国市场依托自身制造业和商品贸易优势或可延伸并发展一批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服务贸易提供商。根据 Baldwin 和 Okubo (2022) 基于远程办公能力和自动化技术两个维度对全球服务贸易工作进行了分类评估,进一步结合中国当前的要素优势认为中国可以在以下服务贸易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如下表所示)。

中国可延伸发展的服务贸易行业

(具备自动化和高远程办公能力的行业)

01.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商品贸易加速区域化,服务贸易正迎来新一轮全球化!
国际商报
新冠疫情引发供给冲击,既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全球化结构的深层变革。
 

  新冠疫情引发供给冲击,既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全球化结构的深层变革。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一方面,供应链瓶颈不可避免地造成商品贸易全球化的逆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进化则激发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顺流。程实认为,就中国而言,逆流带来挑战,顺流带来机遇,依托自身市场规模和数据要素禀赋,中国有能力、有机会在多个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由“低速全球化”

  向“加速区域化”方向演进

  程实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已经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系统。由于疫情导致全球劳动力出现短缺,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商品贸易价值链从生产、加工、物流到交付和零售各个环节均遭受了显著冲击。尽管供应链瓶颈较去年进一步得到修复,但在全球地缘危机的刺激下,供应链瓶颈的修复程度远未及市场预期迅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遭受高通胀困扰的国家反复受到了来自耐用品的价格冲击,而耐用品通胀进一步渗透进入广泛的服务业价格。中长期来看,由于新冠和地缘风险带来的能源危机和地缘矛盾冲突加剧,全球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格局已经渐行渐远。

  程实把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市场的新变化描述为“低速全球化”向“加速区域化”的贸易格局演进。原来通过各个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对商品进行不同国家间的分工协作已经演变成了各区域(以中、美、欧为核心)发展各自独立且相互竞争的价值链体系。

  服务贸易将迎来

  新一轮全球化

  程实分析,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格局已经放缓,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机遇或许正在来临。具体来看,尽管疫情导致了全球餐饮和旅游等服务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但根据 Baldwin (2022) 最新统计,除了餐饮、交通和观光旅游,全球其他服务贸易(约占全球服务贸易的 60%)近年来呈现加速扩张势态。2020 年,商业服务在服务和商品贸易的占比已经攀升至 20%。从服务贸易的主要输出国来看,除了美国、英国、爱尔兰、德国、荷兰、法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该 7 国服务出口总值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总出口比重约 50%)。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韩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如菲律宾、泰国、越南)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扩大。其中,2020 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已经攀升至5% (排在全球第 6 位)。从服务贸易所涵盖的范围来看,除了传统的交通运输和观光旅游,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服务占据的比例最大,其次为管理咨询服务,研发服务、广告设计等。服务贸易取代货物贸易在 08 年金融危机后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全球新一轮的数字化革命。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和数据可读取和大规模存储的深度市场化得到了政府和法律部门的准许,服务贸易因此能够通过即时的数据共享打破空间壁垒在全球范围内点对点的进行高效传输。数字共享的核心是信息共享,而信息共享即是服务业的价值创造所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感知领域向认知领域和交互创造进一步深入发展,能够看到未来全球服务贸易会因为数字技术进一步加快全球化。

  中国可在多个服务贸易领域

  开拓优势

  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的全球化,目前仍存在一些制度和技术壁垒需要进一步被突破。比如在中国,如何对进出口服务进行征税,是否需要区别中间服务和最终服务以清晰税制安排。

  此外,程实表示,同时,未来服务贸易需要依托数据在感知和创造层面破除更多的空间限制。以中国为例,在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的严峻现实面前,未来中国的服务贸易领域可能会看到更多来自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的线上服务人员。这好比过去15 年前大批从非洲来广州从事商品贸易海外劳动者,未来中国市场在软件开发,合规调查,文案设计,广告创意,住房服务,金融分析等诸多服贸领域,都将会吸引到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大量的线上初级办公人员。

  反过来,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扩展服务贸易, 让中国更多的服务业劳动者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中,这本质上也是拓宽就业路径的一种方式。程实认为,随着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中国市场依托自身制造业和商品贸易优势或可延伸并发展一批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服务贸易提供商。根据 Baldwin 和 Okubo (2022) 基于远程办公能力和自动化技术两个维度对全球服务贸易工作进行了分类评估,进一步结合中国当前的要素优势认为中国可以在以下服务贸易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如下表所示)。

中国可延伸发展的服务贸易行业

(具备自动化和高远程办公能力的行业)

01.png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