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知产七链搭彩虹 大中小微共创新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钱颜

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央企等大型企业在发展主责主业的同时积极履行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央企等大型企业在发展主责主业的同时积极履行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如何结合现有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实践来探索最佳的融合模式?如何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网络分享会上,美国波士顿学院技术经理人黄向城表示,技术标准比技术更重要,而技术标准的本质就在于知识产权。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一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强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共同完善产业链专利布局。具体提出推动大中小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数据库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等。

  创新是融通的灵魂,产业组织形态和供应关系是融通的重要基础,数据和资金是融通的关键要素,服务和人才是融通的重要支撑。黄向城表示,应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条链”为重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一是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合作。

  二是巩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样机研发;推动大企业帮助配套中小企业改进提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可靠性等水平;按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企业对接,助力融入大企业产业链。

  三是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推动各地举办大中小企业洽谈会,推动工业电商举办工业品在线交易活动,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引导平台企业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四是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鼓励大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一批“小快轻准”低成本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促进产业链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在线共享。

  五是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

  六是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鼓励各地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设立促进融通发展的服务产品和项目;依托大企业打造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出海。

  七是提升大中小企业人才链。推动大企业打造专业化开放共享培训平台,加强对产业链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开设相关主题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融通对接能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知产七链搭彩虹 大中小微共创新
中国贸易报
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央企等大型企业在发展主责主业的同时积极履行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央企等大型企业在发展主责主业的同时积极履行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如何结合现有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实践来探索最佳的融合模式?如何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网络分享会上,美国波士顿学院技术经理人黄向城表示,技术标准比技术更重要,而技术标准的本质就在于知识产权。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一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强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共同完善产业链专利布局。具体提出推动大中小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数据库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等。

  创新是融通的灵魂,产业组织形态和供应关系是融通的重要基础,数据和资金是融通的关键要素,服务和人才是融通的重要支撑。黄向城表示,应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条链”为重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一是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合作。

  二是巩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样机研发;推动大企业帮助配套中小企业改进提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可靠性等水平;按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企业对接,助力融入大企业产业链。

  三是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推动各地举办大中小企业洽谈会,推动工业电商举办工业品在线交易活动,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引导平台企业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四是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鼓励大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一批“小快轻准”低成本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促进产业链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在线共享。

  五是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

  六是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鼓励各地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设立促进融通发展的服务产品和项目;依托大企业打造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出海。

  七是提升大中小企业人才链。推动大企业打造专业化开放共享培训平台,加强对产业链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开设相关主题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融通对接能力。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