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国务院再出千亿级缓费政策,下半年来财政增量政策频出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加大对企业纾困力度保市场主体,决定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

  为了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担当稳增长重任的财政政策频出。

  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加大对企业纾困力度保市场主体,决定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

  会议称,一是缓缴耕地开垦费、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等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530多亿元,不收滞纳金。鼓励各地对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缓缴,严禁乱收费。二是缓缴各类工程项目质量保证金,规模约630亿元。

  上述两项新政缓费规模达到1160亿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事实上,为了给企业纾困,今年在3月份国务院就推出2.5万亿元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而随着后期疫情冲击等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困难增多,后期财政增量政策频出,且针对性强,财政纾困政策精准发力。

  从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来看,今年4月1日起针对所有小微和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并加快退税进度。此后为了进一步稳就业给企业纾困,7月1日起退税新政实施范围新增批发零售等七大行业,近期又将养老托育行业纳入。9月13日的国常会决定,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预计今年后4个月再为制造业企业退税320亿元。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2.17万亿元,其中,4月至8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退税约2.05万亿元。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帮助制造业、小微企业等渡过难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增值税制度。

  除了退税之外,减税政策不断加码也是财政增量政策的一大表现,比如6月1日起对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以拉动汽车消费稳经济。近日新能源车明年再免一年车购税新政也出台。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加大研发力度,促进设备更新,近日财税等部门发文明确,今年第四季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购置设备的,允许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四季度对现行按75%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统一提高到100%等。

  多位财税专家表示,今年减税政策不断加码,且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及一些困难行业,鼓励创新刺激消费等,体现了精准发力。

  受疫情等冲击,叠加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收入也受到一定冲击。兼顾财政可持续性,今年财政增量政策也注重加大缓税费范围和延长时间,一方面能起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给企业纾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财政可持续性。

  除了前述缓费新政外,9月国务院决定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到期的缓缴税费,再延长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

  此外,社保费缓缴范围不断扩大也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纾困。比如,今年将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其他17个困难行业。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

  由于市场主体在一些方面遇到的困难比2020年多,今年退税减税降费等也超过2020年。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

  财政增量政策不局限于税费支持政策,还体现在加大发债力度、针对性给予财政补贴、扩大政府融资担保规模等多个方面。

  比如,为了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在前期3.45万亿元地方政府用于项目的专项债券在上半年基本发完之后,近期国务院要求地方盘活地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10月底前完成5000多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目前已经有10多个省市披露了发债计划。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这笔巨额专项债资金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将支持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宏观经济。

  为了扩大对重大基建等项目支持力度,今年国务院出台了6000多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为了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国务院再出千亿级缓费政策,下半年来财政增量政策频出
第一财经
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加大对企业纾困力度保市场主体,决定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
 

  为了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担当稳增长重任的财政政策频出。

  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加大对企业纾困力度保市场主体,决定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

  会议称,一是缓缴耕地开垦费、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等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530多亿元,不收滞纳金。鼓励各地对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缓缴,严禁乱收费。二是缓缴各类工程项目质量保证金,规模约630亿元。

  上述两项新政缓费规模达到1160亿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事实上,为了给企业纾困,今年在3月份国务院就推出2.5万亿元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而随着后期疫情冲击等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困难增多,后期财政增量政策频出,且针对性强,财政纾困政策精准发力。

  从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来看,今年4月1日起针对所有小微和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并加快退税进度。此后为了进一步稳就业给企业纾困,7月1日起退税新政实施范围新增批发零售等七大行业,近期又将养老托育行业纳入。9月13日的国常会决定,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预计今年后4个月再为制造业企业退税320亿元。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2.17万亿元,其中,4月至8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退税约2.05万亿元。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帮助制造业、小微企业等渡过难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增值税制度。

  除了退税之外,减税政策不断加码也是财政增量政策的一大表现,比如6月1日起对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以拉动汽车消费稳经济。近日新能源车明年再免一年车购税新政也出台。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加大研发力度,促进设备更新,近日财税等部门发文明确,今年第四季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购置设备的,允许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四季度对现行按75%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统一提高到100%等。

  多位财税专家表示,今年减税政策不断加码,且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及一些困难行业,鼓励创新刺激消费等,体现了精准发力。

  受疫情等冲击,叠加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收入也受到一定冲击。兼顾财政可持续性,今年财政增量政策也注重加大缓税费范围和延长时间,一方面能起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给企业纾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财政可持续性。

  除了前述缓费新政外,9月国务院决定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到期的缓缴税费,再延长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

  此外,社保费缓缴范围不断扩大也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纾困。比如,今年将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其他17个困难行业。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

  由于市场主体在一些方面遇到的困难比2020年多,今年退税减税降费等也超过2020年。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

  财政增量政策不局限于税费支持政策,还体现在加大发债力度、针对性给予财政补贴、扩大政府融资担保规模等多个方面。

  比如,为了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在前期3.45万亿元地方政府用于项目的专项债券在上半年基本发完之后,近期国务院要求地方盘活地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10月底前完成5000多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目前已经有10多个省市披露了发债计划。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这笔巨额专项债资金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将支持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宏观经济。

  为了扩大对重大基建等项目支持力度,今年国务院出台了6000多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为了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