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黑色警惕,订单骤降50%! 利润跌近90%!
来源:浙江贸促 作者:

近一个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情绪低迷,商品价格集体回调。

  近一个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情绪低迷,商品价格集体回调。

  大宗商品再遇“黑色 ”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波三折,多数品种呈下挫趋势。美联储日前大幅加息引发剧烈反应,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也在升温。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复等因素,市场对于需求好转的预期也不断弱化,往年趁低价囤货赌行情的投机需求降温,整体市场出现了淡季更淡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 PVC、钢材、玻璃等品种出现了不断新低的走势。玻璃、焦煤、螺纹、纯碱、棉花等跌超3%,其中螺纹、玻璃、棉花等多品种创阶段性新低。

  海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石头认为,美元指数目前已达到高点,中长期看将对大宗商品产生压制作用。原油和农产品受到全球商品供应链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俄乌冲突导致供给端紧缩,见顶和下跌的时间要更晚一点。

  有专家认为,只要油价和农产品板块没有明显的下跌趋势,大宗商品就很难出现拐点。

  有企业利润跌近90%

  大宗商品玻璃迟迟没有出现库存显著去化,即将迎来淡季累库。已有相关企业利润下降近90%。

  金晶科技是国内外为数不多掌握TCO导电膜玻璃技术且能量产的企业之一。近日,该公司发布业绩公告,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78.96万元,同比下降89.29%;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66.73%。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9.58亿元,同比上涨12.08%;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6.83亿元,同比上涨11.63%。报告期内,公司浮法玻璃类产品同比销售价格下滑以及原燃料成本上升。

  当前玻璃自身矛盾则在于供应高位而需求落实持续不及预期的不匹配格局中。

  期货分析师张凌璐表示,尽管下半年以来玻璃产线放水冷修数量不断增加,但当前行业日熔量仍处于16.56万吨的高位,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其绝对水平处于除2021年之外的最高位。而需求端则长期面临疫情反复、产销无法长期维持高位、旺季需求多次落空等干扰。

  时至10月底,玻璃需求端将再次面临北方楼盘临近停工、银十旺季再度落空等多方面影响,企业库存长期处于同比最高位。

  张凌璐认为,后期玻璃走势能否反转,主要看供给端,另一方面,看行业库存。当前玻璃企业库存处于同比最高状态,且高出往年同期幅度达到62%。后期企业库存何时去化至同期合理水平,对玻璃价格走势将产生关键影响。

  齐盛期货分析师孙一鸣表示,整体来看,今年订单确实不够充足,9月后市场环比有好转,但增量极其有限。沙河玻璃网显示,加工企业8—9月订单略有好转,但10月订单不佳。今年旺季订单较往年下降50%。

  需求走弱,大宗商品难言乐观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在经济衰退环境下,全球总需求下降带动商品需求持续走弱,大宗商品往往表现较差。

  近一个月以来,国内大宗商品的回落也跟需求走弱有关。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刘顺昌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信号再现,高通胀下,美联储持续加息,高通胀和高利率对总需求的负反馈正在加速,股市和大宗商品需求端承压,且压力不断增大。

  后期在美国经济由衰退预期进入现实过程中,对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的冲击将加大。

  伴随欧洲和美国经济衰退压力的不断增强,对国内经济的负面传导也在加大,叠加国内房地产和疫情防控等因素,需求走弱在预期之内。大宗商品内不同板块间走势略有不同来自品种供应端的差异。欧美央行加息和经济衰退是当前资本市场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在此背景之下,股市和商品都将长期承压。

  大宗商品未来走势如何?对国内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刘顺昌看来,未来大宗商品走势依然会受到需求端的持续利空影响。需要关注的是,不同品种供应端的差异,有供应超预期下降的品种或相对抗跌。也有其他专家表示,要警惕美国快速升息的溢出效应,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增长、保供稳价大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黑色警惕,订单骤降50%! 利润跌近90%!
浙江贸促
近一个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情绪低迷,商品价格集体回调。
 

  近一个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情绪低迷,商品价格集体回调。

  大宗商品再遇“黑色 ”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波三折,多数品种呈下挫趋势。美联储日前大幅加息引发剧烈反应,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也在升温。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复等因素,市场对于需求好转的预期也不断弱化,往年趁低价囤货赌行情的投机需求降温,整体市场出现了淡季更淡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 PVC、钢材、玻璃等品种出现了不断新低的走势。玻璃、焦煤、螺纹、纯碱、棉花等跌超3%,其中螺纹、玻璃、棉花等多品种创阶段性新低。

  海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石头认为,美元指数目前已达到高点,中长期看将对大宗商品产生压制作用。原油和农产品受到全球商品供应链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俄乌冲突导致供给端紧缩,见顶和下跌的时间要更晚一点。

  有专家认为,只要油价和农产品板块没有明显的下跌趋势,大宗商品就很难出现拐点。

  有企业利润跌近90%

  大宗商品玻璃迟迟没有出现库存显著去化,即将迎来淡季累库。已有相关企业利润下降近90%。

  金晶科技是国内外为数不多掌握TCO导电膜玻璃技术且能量产的企业之一。近日,该公司发布业绩公告,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78.96万元,同比下降89.29%;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66.73%。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9.58亿元,同比上涨12.08%;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6.83亿元,同比上涨11.63%。报告期内,公司浮法玻璃类产品同比销售价格下滑以及原燃料成本上升。

  当前玻璃自身矛盾则在于供应高位而需求落实持续不及预期的不匹配格局中。

  期货分析师张凌璐表示,尽管下半年以来玻璃产线放水冷修数量不断增加,但当前行业日熔量仍处于16.56万吨的高位,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其绝对水平处于除2021年之外的最高位。而需求端则长期面临疫情反复、产销无法长期维持高位、旺季需求多次落空等干扰。

  时至10月底,玻璃需求端将再次面临北方楼盘临近停工、银十旺季再度落空等多方面影响,企业库存长期处于同比最高位。

  张凌璐认为,后期玻璃走势能否反转,主要看供给端,另一方面,看行业库存。当前玻璃企业库存处于同比最高状态,且高出往年同期幅度达到62%。后期企业库存何时去化至同期合理水平,对玻璃价格走势将产生关键影响。

  齐盛期货分析师孙一鸣表示,整体来看,今年订单确实不够充足,9月后市场环比有好转,但增量极其有限。沙河玻璃网显示,加工企业8—9月订单略有好转,但10月订单不佳。今年旺季订单较往年下降50%。

  需求走弱,大宗商品难言乐观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在经济衰退环境下,全球总需求下降带动商品需求持续走弱,大宗商品往往表现较差。

  近一个月以来,国内大宗商品的回落也跟需求走弱有关。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刘顺昌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信号再现,高通胀下,美联储持续加息,高通胀和高利率对总需求的负反馈正在加速,股市和大宗商品需求端承压,且压力不断增大。

  后期在美国经济由衰退预期进入现实过程中,对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的冲击将加大。

  伴随欧洲和美国经济衰退压力的不断增强,对国内经济的负面传导也在加大,叠加国内房地产和疫情防控等因素,需求走弱在预期之内。大宗商品内不同板块间走势略有不同来自品种供应端的差异。欧美央行加息和经济衰退是当前资本市场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在此背景之下,股市和商品都将长期承压。

  大宗商品未来走势如何?对国内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刘顺昌看来,未来大宗商品走势依然会受到需求端的持续利空影响。需要关注的是,不同品种供应端的差异,有供应超预期下降的品种或相对抗跌。也有其他专家表示,要警惕美国快速升息的溢出效应,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增长、保供稳价大局。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