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金融双向开放稳步扩大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向家莹

近期,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加码在华投资,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投融资便利度持续提升。

  人民银行、外汇局日前联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资金管理,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近期,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加码在华投资,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投融资便利度持续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金融双向开放的更深层次,后续在政策层面,将继续完善跨境投融资体系,丰富交易所市场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境外发行人和投资者参与交易所股票及债券市场的便捷性。

  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人民银行、外汇局日前联合发布规定,其中,新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套保渠道并取消柜台交易的对手方数量限制,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并鼓励长期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整体上看,规定的出台完善并明确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资金管理要求,有利于提升外资投资中国债市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便利性,进一步提振了外资参与中国债市的积极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

  近年来,我国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和简化行政许可流程等在内,共宣布了三轮共计34条对外开放新措施,有力提振了外资机构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央行方面表示,后续将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我们将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金融市场投资信心。”央行行长易纲指出。

  “与先前的要素流动开放不同,制度型开放是以规制、规则、标准开放为主的开放,具有全面、系统、稳定特征,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表示。

  外资多领域布局提速

  安联保险集团近期以5750万元竞拍取得京东安联财险3.33%的股权,持股比例增至53.33%。农业银行全资子公司农银理财日前收到银保监会批复,获准与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49%和51%。另据证监会披露,截至2022年11月初,已有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

  “汇丰中国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外资银行,十年间先后开展了总计超过70项外资行首批或是首笔新业务,资产和员工规模也几乎翻了一番。”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对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充满信心,2020年至2025年间,集团在内地的新增投资有望超过人民币30亿元。

  渣打银行(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张晓蕾透露,渣打目前正计划在北京成立一家证券公司,相关进程正在监管审批过程中。根据证监会披露的公开信息,目前尚在排队申请设立的共有18家券商,其中外资背景的7家,占比近四成。

  随着金融开放持续推进,更多红利正在深度释放,外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信心增强,持续加注中国资本市场。今年以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获批机构达55家,累计获批的QFII机构总数达723家。仅10月以来,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等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多笔A股定增项目,持续加码中国制造业。

  债券市场方面,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40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澳门国际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任涛表示,在当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稳健,给外资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确定性和更稳定的预期。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也带来较为可观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多外资机构涌入中国,与本土金融机构共同分享中国金融市场蛋糕。

  资本市场开放将成重点

  未来我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仍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成为重点。证监会方面表示,将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下一步,跨境投融资体系和互联互通机制将获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外汇局谋划2023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外汇管理工作思路时提到,“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健全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上交所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沪港通机制,加强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合作,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不断探索创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互通机制。不断完善跨境投融资体系。丰富交易所市场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境外发行人和投资者参与交易所股票及债券市场的便捷性。

  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表示,友邦即将推出“新五年发展计划”,全力把握中国内地市场保险业的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他建议,希望后续政策能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对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引、更多尝试机会,以鼓励企业在这些方面尽快与国际看齐甚至领先国际,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资本市场的加速开放,需要更高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任涛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制度化的跨境政策沟通机制、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与宏观审慎管理机制,持续强化外汇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效管理和引导预期,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金融双向开放稳步扩大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经济参考报
近期,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加码在华投资,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投融资便利度持续提升。
 

  人民银行、外汇局日前联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资金管理,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近期,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加码在华投资,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投融资便利度持续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金融双向开放的更深层次,后续在政策层面,将继续完善跨境投融资体系,丰富交易所市场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境外发行人和投资者参与交易所股票及债券市场的便捷性。

  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人民银行、外汇局日前联合发布规定,其中,新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套保渠道并取消柜台交易的对手方数量限制,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并鼓励长期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整体上看,规定的出台完善并明确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资金管理要求,有利于提升外资投资中国债市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便利性,进一步提振了外资参与中国债市的积极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

  近年来,我国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和简化行政许可流程等在内,共宣布了三轮共计34条对外开放新措施,有力提振了外资机构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央行方面表示,后续将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我们将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金融市场投资信心。”央行行长易纲指出。

  “与先前的要素流动开放不同,制度型开放是以规制、规则、标准开放为主的开放,具有全面、系统、稳定特征,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表示。

  外资多领域布局提速

  安联保险集团近期以5750万元竞拍取得京东安联财险3.33%的股权,持股比例增至53.33%。农业银行全资子公司农银理财日前收到银保监会批复,获准与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49%和51%。另据证监会披露,截至2022年11月初,已有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

  “汇丰中国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外资银行,十年间先后开展了总计超过70项外资行首批或是首笔新业务,资产和员工规模也几乎翻了一番。”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对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充满信心,2020年至2025年间,集团在内地的新增投资有望超过人民币30亿元。

  渣打银行(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张晓蕾透露,渣打目前正计划在北京成立一家证券公司,相关进程正在监管审批过程中。根据证监会披露的公开信息,目前尚在排队申请设立的共有18家券商,其中外资背景的7家,占比近四成。

  随着金融开放持续推进,更多红利正在深度释放,外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信心增强,持续加注中国资本市场。今年以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获批机构达55家,累计获批的QFII机构总数达723家。仅10月以来,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等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多笔A股定增项目,持续加码中国制造业。

  债券市场方面,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40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澳门国际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任涛表示,在当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稳健,给外资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确定性和更稳定的预期。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也带来较为可观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多外资机构涌入中国,与本土金融机构共同分享中国金融市场蛋糕。

  资本市场开放将成重点

  未来我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仍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成为重点。证监会方面表示,将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下一步,跨境投融资体系和互联互通机制将获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外汇局谋划2023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外汇管理工作思路时提到,“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健全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上交所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沪港通机制,加强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合作,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不断探索创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互通机制。不断完善跨境投融资体系。丰富交易所市场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境外发行人和投资者参与交易所股票及债券市场的便捷性。

  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表示,友邦即将推出“新五年发展计划”,全力把握中国内地市场保险业的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他建议,希望后续政策能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对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引、更多尝试机会,以鼓励企业在这些方面尽快与国际看齐甚至领先国际,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资本市场的加速开放,需要更高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任涛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制度化的跨境政策沟通机制、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与宏观审慎管理机制,持续强化外汇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效管理和引导预期,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