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关税连降,开放红利加快释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1月1日起,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1月2日起,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商品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税率;7月1日起,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

  迈入2023年,关税迎来新调整——

  1月1日起,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1月2日起,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商品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税率;7月1日起,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

  在这份关税调整时间表中,“降”成为关键字。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接连降低相关商品进口关税,助推全球好物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升级和企业生产需求,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共享中国开放红利。

  中国关税总水平将降至7.3%

  ■ 2023年1月1日起,中国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这一数量较上年增加了66项,连续4年保持增长。

  ■ 1月2日,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这个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已对其15个签署成员国中的14个生效实施。自1月2日起,中国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东盟成员国2023年所适用的协定税率。

  ■ 2023年,中国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以及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其中,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等商品税率降幅不低于50%。

  ■ 2023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中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

  按照自贸协定和RCEP进一步降税

  新年伊始,RCEP又有新进展:1月2日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这个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已对其15个签署成员国中的14个生效实施。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印尼第一大出口市场。RCEP对印尼生效后,中国出台的商品关税减免新举措是一大看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发布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根据RCEP有关规定以及协定对印度尼西亚生效情况,自1月2日起,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东盟成员国2023年所适用的协定税率。具体来看,中国将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基础上,对印尼产菠萝汁和罐头、椰子汁、胡椒、柴油、纸制品、部分化工品和汽车零部件等降税,其中1月2日起对原产自印尼67.9%比例的产品实施立即零关税。

  “中国倡导和引领的更高水平开放,是包括印尼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迫切需要的。”印尼驻上海总领事戴宁表示,中国举办的进博会增强了印尼品牌在华认可度和美誉度,202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约56%,其中印尼出口额增长了近70%。RCEP对印尼生效,将继续推动印尼与中国深化经贸和投资关系,并进一步加强现有合作。

  眼下,RCEP已进入生效实施的第二个年头。一年多来,中国高质量实施RCEP,全面落实市场开放承诺和协定义务,持续推动关税减免,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亚太和全球经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对新生效成员减免关税的同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明确提出,还将按照中国与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柬埔寨的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进一步降税。

  “随着RCEP深入实施,新西兰企业面临更优惠的关税和更便利的贸易措施,营商环境改善使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迅猛增长,也使中国消费者能够快捷地获得优质产品。”新西兰企业纽仕兰研发总经理罗伊·范登克说,中国巨大的市场为纽仕兰这样的国际企业提供机会,也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可以预见,RCEP的包容发展红利将让亚太地区发展更加繁荣。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认为,关税减免大幅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成本,使得贸易活动更为活跃,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这是RCEP通过贸易渠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在RCEP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其他RCEP成员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未来中国经济更有力的增长将给RCEP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降低多个医疗产品和消费品关税

  新一轮关税调整不仅涉及协定税率,最惠国税率和暂定税率也有不少新变动。业内人士介绍,最惠国税率是中国对大多数国家进口货物适用的税率。暂定税率是指对进出口的部分商品在一定期限内实施的关税税率,暂定税率一般低于最惠国税率,是常见的自主调整关税的方式。

  根据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1月1日起,中国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这一数量较上年增加了66项,连续4年保持增长。

  梳理此次调整的目录,记者发现有不少医疗产品,如对部分抗癌药原料、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原料、镇癌痛药品实施零关税,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用品进口关税。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分析,在近几年的关税调整中,医药一直是降税的重点领域,包括对第一批、第二批抗癌药以及罕见病药品原料等实行零关税,降低人工心脏瓣膜、助听器、颅内取栓支架、人造关节等医疗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保障人民健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日用消费品是此次关税调整的另一重点。根据已公布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2023年将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以及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其中,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等商品税率降幅不低于50%。

  张建平认为,当前,中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国外特色优势消费品的需求升温。此次降税有利于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居民消费新需求;同时,有利于进口产品同国内产品展开竞争,引导供给体系转型升级,跟上消费需求变化,在更高水平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除了医疗产品、消费品,此次调整还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对钾肥、未锻轧钴等实施零关税,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硼酸等商品进口关税;二是降低铌酸锂、电子墨水屏、燃料电池用氧化铱、风力发电机用滚子轴承等商品进口关税。专家表示,降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既有助于加强资源供应能力,也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关税总水平将降至7.3%

  降税举措频出,推动中国关税总水平持续降低。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2023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中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

  2015年12月,包括中美欧日韩在内的24个世贸组织成员就扩大《信息技术协定》产品范围达成协议,按照最惠国待遇原则,逐步取消201项信息技术扩围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些产品主要包括信息通信产品、半导体及其生产设备、视听产品、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每年全球贸易额超1万亿美元。2016年,中国首次对《信息技术协定》扩围产品实施降税,至今已实施了七步降税。

  业内人士分析,根据协定逐步降税,有助于降低相关元器件和设备的进口成本,更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推动国内有关行业和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有力促进全球贸易和高新技术发展。

  关税总水平是一国货物贸易领域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显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全面履行世贸组织承诺,不断扩大市场开放,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至2022年的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

  “从2018年起,中国推出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等一系列措施,之后的几年里,拜耳处方药有多款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拜耳中国首席财务官史蒂夫说,“我们非常认同和重视中国对外开放,在华看到了非常有利的营商环境,这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瑞士香精香料公司奇华顿也是中国降关税的受益者之一。“关税降低给企业带来显著利好,增强了我们发展信心。”奇华顿中国区营运总监吴重庆说,2022年中国降低胡椒薄荷油和橙油进口税率,公司两项主要生产原料进口成本下降,年节约税款上千万元,“这既缓解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也让公司能够给下游客户及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使我们的中国工厂更具优势。”

  张建平表示,近年来,中国主动降低关税总水平,出台一系列自主降低关税的新措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01.jp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5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6
纺织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需防范
7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8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关税连降,开放红利加快释放
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月1日起,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1月2日起,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商品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税率;7月1日起,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
 

  迈入2023年,关税迎来新调整——

  1月1日起,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1月2日起,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商品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税率;7月1日起,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

  在这份关税调整时间表中,“降”成为关键字。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接连降低相关商品进口关税,助推全球好物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升级和企业生产需求,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共享中国开放红利。

  中国关税总水平将降至7.3%

  ■ 2023年1月1日起,中国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这一数量较上年增加了66项,连续4年保持增长。

  ■ 1月2日,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这个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已对其15个签署成员国中的14个生效实施。自1月2日起,中国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东盟成员国2023年所适用的协定税率。

  ■ 2023年,中国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以及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其中,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等商品税率降幅不低于50%。

  ■ 2023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中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

  按照自贸协定和RCEP进一步降税

  新年伊始,RCEP又有新进展:1月2日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这个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已对其15个签署成员国中的14个生效实施。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印尼第一大出口市场。RCEP对印尼生效后,中国出台的商品关税减免新举措是一大看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发布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根据RCEP有关规定以及协定对印度尼西亚生效情况,自1月2日起,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东盟成员国2023年所适用的协定税率。具体来看,中国将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基础上,对印尼产菠萝汁和罐头、椰子汁、胡椒、柴油、纸制品、部分化工品和汽车零部件等降税,其中1月2日起对原产自印尼67.9%比例的产品实施立即零关税。

  “中国倡导和引领的更高水平开放,是包括印尼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迫切需要的。”印尼驻上海总领事戴宁表示,中国举办的进博会增强了印尼品牌在华认可度和美誉度,202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约56%,其中印尼出口额增长了近70%。RCEP对印尼生效,将继续推动印尼与中国深化经贸和投资关系,并进一步加强现有合作。

  眼下,RCEP已进入生效实施的第二个年头。一年多来,中国高质量实施RCEP,全面落实市场开放承诺和协定义务,持续推动关税减免,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亚太和全球经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对新生效成员减免关税的同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明确提出,还将按照中国与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柬埔寨的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进一步降税。

  “随着RCEP深入实施,新西兰企业面临更优惠的关税和更便利的贸易措施,营商环境改善使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迅猛增长,也使中国消费者能够快捷地获得优质产品。”新西兰企业纽仕兰研发总经理罗伊·范登克说,中国巨大的市场为纽仕兰这样的国际企业提供机会,也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可以预见,RCEP的包容发展红利将让亚太地区发展更加繁荣。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认为,关税减免大幅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成本,使得贸易活动更为活跃,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这是RCEP通过贸易渠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在RCEP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其他RCEP成员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未来中国经济更有力的增长将给RCEP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降低多个医疗产品和消费品关税

  新一轮关税调整不仅涉及协定税率,最惠国税率和暂定税率也有不少新变动。业内人士介绍,最惠国税率是中国对大多数国家进口货物适用的税率。暂定税率是指对进出口的部分商品在一定期限内实施的关税税率,暂定税率一般低于最惠国税率,是常见的自主调整关税的方式。

  根据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1月1日起,中国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这一数量较上年增加了66项,连续4年保持增长。

  梳理此次调整的目录,记者发现有不少医疗产品,如对部分抗癌药原料、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原料、镇癌痛药品实施零关税,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用品进口关税。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分析,在近几年的关税调整中,医药一直是降税的重点领域,包括对第一批、第二批抗癌药以及罕见病药品原料等实行零关税,降低人工心脏瓣膜、助听器、颅内取栓支架、人造关节等医疗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保障人民健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日用消费品是此次关税调整的另一重点。根据已公布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2023年将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以及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其中,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等商品税率降幅不低于50%。

  张建平认为,当前,中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国外特色优势消费品的需求升温。此次降税有利于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居民消费新需求;同时,有利于进口产品同国内产品展开竞争,引导供给体系转型升级,跟上消费需求变化,在更高水平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除了医疗产品、消费品,此次调整还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对钾肥、未锻轧钴等实施零关税,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硼酸等商品进口关税;二是降低铌酸锂、电子墨水屏、燃料电池用氧化铱、风力发电机用滚子轴承等商品进口关税。专家表示,降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既有助于加强资源供应能力,也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关税总水平将降至7.3%

  降税举措频出,推动中国关税总水平持续降低。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2023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中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

  2015年12月,包括中美欧日韩在内的24个世贸组织成员就扩大《信息技术协定》产品范围达成协议,按照最惠国待遇原则,逐步取消201项信息技术扩围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些产品主要包括信息通信产品、半导体及其生产设备、视听产品、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每年全球贸易额超1万亿美元。2016年,中国首次对《信息技术协定》扩围产品实施降税,至今已实施了七步降税。

  业内人士分析,根据协定逐步降税,有助于降低相关元器件和设备的进口成本,更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推动国内有关行业和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有力促进全球贸易和高新技术发展。

  关税总水平是一国货物贸易领域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显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全面履行世贸组织承诺,不断扩大市场开放,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至2022年的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

  “从2018年起,中国推出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等一系列措施,之后的几年里,拜耳处方药有多款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拜耳中国首席财务官史蒂夫说,“我们非常认同和重视中国对外开放,在华看到了非常有利的营商环境,这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瑞士香精香料公司奇华顿也是中国降关税的受益者之一。“关税降低给企业带来显著利好,增强了我们发展信心。”奇华顿中国区营运总监吴重庆说,2022年中国降低胡椒薄荷油和橙油进口税率,公司两项主要生产原料进口成本下降,年节约税款上千万元,“这既缓解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也让公司能够给下游客户及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使我们的中国工厂更具优势。”

  张建平表示,近年来,中国主动降低关税总水平,出台一系列自主降低关税的新措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01.jpg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五方面因素推动本轮人民币汇率大涨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
提升税收与金融协同共治水平
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加大税收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力度
中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受关注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四季度回暖可期 长三角外贸新动能强劲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除欧美国家外,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的需求开始不断攀升。”东方日升证券部副总监柴肖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8位部长重磅发声→
步入年尾,《经济日报》连续刊发权威访谈,采访8位部长,解读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一起来看↓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