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骗税动态
分享
2023年度典型税务司法审判案例(一)变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卢慧菲

近日从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各级法院审理的涉税司法案例中评选出10个2023年度影响力税务司法审判案例。

  案例是最鲜活的法治教科书。近期,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从推动税务司法审判案例研究、促进税收法治建设、以典型税务司法审判案例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出发,组织学界和实务界开展2023年度影响力税务司法审判案例评选活动。经过数月的案例搜集筛选,由来自法院、检察院、高校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近日从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各级法院审理的涉税司法案例中评选出10个2023年度影响力税务司法审判案例。

变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魏某、褚某某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2022)皖刑终204号〕

  本案中,魏某、褚某某等被告人2017年以三家公司的名义,虚构化工原料采购和成品油销售等交易事项,并相应地接受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使其他公司逃避缴纳消费税,并据此获得非法收益。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的虚开行为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款损失,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二审法院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是以偷逃消费税为目的的变票虚开行为。在定性上,认为本案虚开的手段和少缴税款的结果构成牵连犯罪,但被告人的变票行为并未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功能,而只是利用其普通发票功能,故而被告人的变票行为不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而是构成虚开发票罪,其结果是构成逃税罪的共犯,按照牵连犯从一重处罚原则,应定性为逃税罪。在对国家造成税收损失的数额认定上,二审法院认为,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被抵扣,但因上游已经缴纳增值税,并没有造成增值税税款损失。

  评选委员会评选此案的理由是:本案涉及比较常见的消费税变票虚开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二审法院意见根据行为人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同功能区别定性,适用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类案件中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提供了思路和样本。该案的裁判口径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相一致,体现了税收司法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司法精神。

  (本文选自《几起典型税务司法案例的“典型意义”》)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异地溯源:撕下“活鱼”出口伪装

    关联分析显示,3家疑点企业不仅成立时间相近,注册地址一致,并且3户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还存在交叉任职情况。

  • 利用小规模减免增值税政策虚开发票终被罚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衢州市税务局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依法查处了一起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案件。

  • 揭示犯罪团伙控制空壳公司利用软件产品增值税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出台了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这项政策对于合规经营企业是“及时雨”,却也是不法分子觊觎的“唐僧肉”。

  • 税务部门公布3起骗享税费优惠政策典型案件

    1月7日,山西、浙江、深圳等地税务部门依法查处并公布了3起骗享税费优惠政策典型案件。

  • “买单配票”骗取出口退税,又“虚受虚抵”,提起公诉!

    随着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海外直播等新业态发展,不少犯罪分子瞄准“出口退税”,以假报出口等方式骗取出口退税,为逃避侦查甚至催生出一条虚开虚受、买单、配票的黑灰产业链,将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行为伪装成正常商业交易。

  • 寻找“消失”的混凝土

    生产数据“遗失”,账目核查无果,案件调查工作遇到瓶颈。下一步调查从哪里入手,如何打开调查突破口?检查人员再次分析了涉案企业的产销流程,把目光聚焦在企业经营模式上……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六部门解读联合打击虚开骗税新行动
4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5
千里寻“貂”揭骗局
6
陕西警税协作告破虚开发票案
7
一起虚开发票人实名举报的税案
8
购进黄金卖出铜? 税警揭开惊人骗局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六部门解读联合打击虚开骗税新行动
2023年度典型税务司法审判案例(一)变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中国税务报
近日从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各级法院审理的涉税司法案例中评选出10个2023年度影响力税务司法审判案例。
 

  案例是最鲜活的法治教科书。近期,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从推动税务司法审判案例研究、促进税收法治建设、以典型税务司法审判案例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出发,组织学界和实务界开展2023年度影响力税务司法审判案例评选活动。经过数月的案例搜集筛选,由来自法院、检察院、高校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近日从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各级法院审理的涉税司法案例中评选出10个2023年度影响力税务司法审判案例。

变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魏某、褚某某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2022)皖刑终204号〕

  本案中,魏某、褚某某等被告人2017年以三家公司的名义,虚构化工原料采购和成品油销售等交易事项,并相应地接受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使其他公司逃避缴纳消费税,并据此获得非法收益。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的虚开行为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款损失,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二审法院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是以偷逃消费税为目的的变票虚开行为。在定性上,认为本案虚开的手段和少缴税款的结果构成牵连犯罪,但被告人的变票行为并未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功能,而只是利用其普通发票功能,故而被告人的变票行为不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而是构成虚开发票罪,其结果是构成逃税罪的共犯,按照牵连犯从一重处罚原则,应定性为逃税罪。在对国家造成税收损失的数额认定上,二审法院认为,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被抵扣,但因上游已经缴纳增值税,并没有造成增值税税款损失。

  评选委员会评选此案的理由是:本案涉及比较常见的消费税变票虚开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二审法院意见根据行为人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同功能区别定性,适用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类案件中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提供了思路和样本。该案的裁判口径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相一致,体现了税收司法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司法精神。

  (本文选自《几起典型税务司法案例的“典型意义”》)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异地溯源:撕下“活鱼”出口伪装
关联分析显示,3家疑点企业不仅成立时间相近,注册地址一致,并且3户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还存在交叉任职情况。
利用小规模减免增值税政策虚开发票终被罚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衢州市税务局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依法查处了一起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案件。
揭示犯罪团伙控制空壳公司利用软件产品增值税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出台了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这项政策对于合规经营企业是“及时雨”,却也是不法分子觊觎的“唐僧肉”。
税务部门公布3起骗享税费优惠政策典型案件
1月7日,山西、浙江、深圳等地税务部门依法查处并公布了3起骗享税费优惠政策典型案件。
“买单配票”骗取出口退税,又“虚受虚抵”,提起公诉!
随着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海外直播等新业态发展,不少犯罪分子瞄准“出口退税”,以假报出口等方式骗取出口退税,为逃避侦查甚至催生出一条虚开虚受、买单、配票的黑灰产业链,将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行为伪装成正常商业交易。
寻找“消失”的混凝土
生产数据“遗失”,账目核查无果,案件调查工作遇到瓶颈。下一步调查从哪里入手,如何打开调查突破口?检查人员再次分析了涉案企业的产销流程,把目光聚焦在企业经营模式上……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