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骗税动态
分享
小小手机液晶屏牵出数亿元骗税大案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陈宇轩

近年来,一种以手机液晶屏为“道具”、利用非法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现,严重扰乱税收秩序。

  税案直击

  近年来,一种以手机液晶屏为“道具”、利用非法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现,严重扰乱税收秩序。

  2024年以来,公安经侦部门和海关缉私部门在税务部门配合下联合行动,打掉了一个专门从事“票货分离”犯罪的团伙。经查,该团伙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的手段,非法获取40多亿元进项税额,涉嫌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4亿多元。目前,相关嫌疑人已由湖南岳阳公安机关以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罪移送当地检察机关起诉。

  小小手机液晶屏是如何成为骗税工具的?

  以生产手机屏为幌子骗取出口退税

  2024年6月,黄埔海关缉私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经营手机液晶屏的中间商,把采购过程中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海关完税凭证倒卖给其他公司,从中非法牟利。“从2023年5月以来查处的多起类似案件来看,这些发票很可能被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犯罪。”黄埔海关缉私局民警范嵬说。

  海关缉私部门顺线追踪,发现大量线索指向位于湖南岳阳的某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芯某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8月,在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第三分局协调下,黄埔海关缉私部门和湖南公安经侦部门组织专项行动进行调查。专案组研判,涉案公司背后很可能存在一个以手机液晶屏产销为幌子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网络。

  侦查结果显示,2020年以来,上述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高某某等人以少量生产手机液晶屏为幌子,通过支付“好处费”等方式,非法购买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海关完税凭证,制造大量生产手机液晶屏的假象。随后,同样以支付“好处费”的方式,从没有出口资质的手机液晶屏经销商手中“借”来货物,以自身名义出口,从而骗取出口退税。

  在掌握确凿充分证据后,2024年10月29日凌晨,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和黄埔海关缉私局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地对高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同步开展抓捕,查扣涉案资金7500多万元。

  三步打造虚假采购、生产、出口产销链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要合法获得出口退税,必须有真实的采购、生产和出口。但高某某等人采用“票货分离”犯罪手法,通过非法购买发票和“借”来货物,再配合虚假的“表演式”生产,虚构了一条包括采购、生产、出口环节的完整产销链条。

  第一步,非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构货物来源。

  办案民警介绍,在深圳某电子元器件集散地,大量经营手机液晶屏的小商户并不需要向顾客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高某某团伙通过支付4%到6%不等的“好处费”,从这些小商户手中非法收购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

  与此同时,一些从国外进口手机液晶屏的商户,在后续销售中不需要使用海关完税凭证。高某某等人如法炮制,把这些商户要进口的货物以旗下两家公司的名义报关进口,从而非法取得原应属于这些商户的海关完税凭证。

  “有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就能从票据上营造出他们在正常经营的假象,为后续骗取出口退税做准备。”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李敏说。

  第二步,开设工厂“表演式”生产。

  高某某交代,为了让骗局更加逼真,他们在湖南岳阳设立工厂,名义上以来料加工方式开展手机液晶屏模组加工业务,实则只承接少量国内代工订单,以便虚报进出综保区商品的数量和金额,伪造产能数据。

  “厂里雇佣了60多个工人,平时都是休息的,只有在需要接受各种检查等时刻,才过来‘表演’上一两个小时的班。”李敏说。

  第三步,“借货出口”非法获取退税。

  骗取出口退税的关键,是实际的货物出口。高某某等人发现,在深圳、东莞等地,一些经营手机液晶屏的商户没有出口退税的资质,高某某等人从这些真实货主手中“借”来有出口需求但在国内没有完税的货物,伪装成自己在岳阳工厂生产的货物出口,最终非法获得大量出口退税款。

  让涉税犯罪无所遁形

  一位民警介绍,本案在公安部经侦局统筹推动下,经侦、缉私与税务稽查部门依托多方协作机制共同开展侦办。海关缉私部门发挥海关物流监管大数据和专业情报优势,公安经侦部门发挥调取资金流向方面的优势,税务稽查部门发挥涉税票流追踪优势,三方共同开展线索研判,从高某某等人的蛛丝马迹中,最终发现了背后的犯罪链,开展联合行动,进行全链条打击。

  调查显示,从2013年到被抓获为止,高某某团伙先后在广东、江西、四川、湖南多地设立代工企业实施虚开、骗税犯罪,团伙内的多个成员同时还涉嫌走私犯罪。

  近年来,各地曝光一系列虚开骗税类违法犯罪典型案件。记者梳理发现,尽管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绕不开设立“空壳公司”、签订虚假合同、虚设交易环节等“套路”。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针对骗取出口退税犯罪,202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列举了“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的8种表现形式,为司法机关从严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提供了明确指引。此外,对于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相关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建设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逆向追踪寻线索 核查收入揭伪装

    没有经营资料、商户人员不配合调查、收款方式核查收效甚微……案件调查遇到了瓶颈。接下来,案件调查工作该从哪里入手?如何打开突破口?检查人员陷入了沉思。

  • 深圳金斯达应用材料有限公司虚列研发费用偷税真相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税收大数据及相关涉税线索,依法查处深圳金斯达应用材料有限公司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偷税案件。

  • 揭开研发费用“打水漂”背后的偷税玄机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嘉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处了嘉善景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骗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偷税案件。

  • 跨省迁移不经营,这家企业怎么了?

    企业远道从外省迁移而来,却长期零申报,经营数据“空空如也”,既然不从事生产经营,企业为何要耗时费力跨省迁移?反常的经营行为背后,有何玄机?

  • 账外经营藏收入 “码上”核查露马脚

    看着企业的涉税数据,检查人员不禁皱起了眉头。近几年来,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当地医美行业发展迅速,行业企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这家企业为何连年亏损,并且从申报数据来看,其成本费用畸高,远超同类企业水平。是企业运营出了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 两地税务部门曝光两起房地产公司恶意逃避缴纳欠税案

    7月15日,浙江、大连两地税务部门曝光两起房地产开发公司恶意逃避缴纳欠税案件。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4
六部门解读联合打击虚开骗税新行动
5
陕西警税协作告破虚开发票案
6
千里寻“貂”揭骗局
7
购进黄金卖出铜? 税警揭开惊人骗局
8
一起虚开发票人实名举报的税案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小小手机液晶屏牵出数亿元骗税大案
中国税务报
近年来,一种以手机液晶屏为“道具”、利用非法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现,严重扰乱税收秩序。
 

  税案直击

  近年来,一种以手机液晶屏为“道具”、利用非法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现,严重扰乱税收秩序。

  2024年以来,公安经侦部门和海关缉私部门在税务部门配合下联合行动,打掉了一个专门从事“票货分离”犯罪的团伙。经查,该团伙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的手段,非法获取40多亿元进项税额,涉嫌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4亿多元。目前,相关嫌疑人已由湖南岳阳公安机关以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罪移送当地检察机关起诉。

  小小手机液晶屏是如何成为骗税工具的?

  以生产手机屏为幌子骗取出口退税

  2024年6月,黄埔海关缉私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经营手机液晶屏的中间商,把采购过程中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海关完税凭证倒卖给其他公司,从中非法牟利。“从2023年5月以来查处的多起类似案件来看,这些发票很可能被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犯罪。”黄埔海关缉私局民警范嵬说。

  海关缉私部门顺线追踪,发现大量线索指向位于湖南岳阳的某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芯某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8月,在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第三分局协调下,黄埔海关缉私部门和湖南公安经侦部门组织专项行动进行调查。专案组研判,涉案公司背后很可能存在一个以手机液晶屏产销为幌子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网络。

  侦查结果显示,2020年以来,上述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高某某等人以少量生产手机液晶屏为幌子,通过支付“好处费”等方式,非法购买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海关完税凭证,制造大量生产手机液晶屏的假象。随后,同样以支付“好处费”的方式,从没有出口资质的手机液晶屏经销商手中“借”来货物,以自身名义出口,从而骗取出口退税。

  在掌握确凿充分证据后,2024年10月29日凌晨,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和黄埔海关缉私局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地对高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同步开展抓捕,查扣涉案资金7500多万元。

  三步打造虚假采购、生产、出口产销链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要合法获得出口退税,必须有真实的采购、生产和出口。但高某某等人采用“票货分离”犯罪手法,通过非法购买发票和“借”来货物,再配合虚假的“表演式”生产,虚构了一条包括采购、生产、出口环节的完整产销链条。

  第一步,非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构货物来源。

  办案民警介绍,在深圳某电子元器件集散地,大量经营手机液晶屏的小商户并不需要向顾客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高某某团伙通过支付4%到6%不等的“好处费”,从这些小商户手中非法收购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

  与此同时,一些从国外进口手机液晶屏的商户,在后续销售中不需要使用海关完税凭证。高某某等人如法炮制,把这些商户要进口的货物以旗下两家公司的名义报关进口,从而非法取得原应属于这些商户的海关完税凭证。

  “有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就能从票据上营造出他们在正常经营的假象,为后续骗取出口退税做准备。”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李敏说。

  第二步,开设工厂“表演式”生产。

  高某某交代,为了让骗局更加逼真,他们在湖南岳阳设立工厂,名义上以来料加工方式开展手机液晶屏模组加工业务,实则只承接少量国内代工订单,以便虚报进出综保区商品的数量和金额,伪造产能数据。

  “厂里雇佣了60多个工人,平时都是休息的,只有在需要接受各种检查等时刻,才过来‘表演’上一两个小时的班。”李敏说。

  第三步,“借货出口”非法获取退税。

  骗取出口退税的关键,是实际的货物出口。高某某等人发现,在深圳、东莞等地,一些经营手机液晶屏的商户没有出口退税的资质,高某某等人从这些真实货主手中“借”来有出口需求但在国内没有完税的货物,伪装成自己在岳阳工厂生产的货物出口,最终非法获得大量出口退税款。

  让涉税犯罪无所遁形

  一位民警介绍,本案在公安部经侦局统筹推动下,经侦、缉私与税务稽查部门依托多方协作机制共同开展侦办。海关缉私部门发挥海关物流监管大数据和专业情报优势,公安经侦部门发挥调取资金流向方面的优势,税务稽查部门发挥涉税票流追踪优势,三方共同开展线索研判,从高某某等人的蛛丝马迹中,最终发现了背后的犯罪链,开展联合行动,进行全链条打击。

  调查显示,从2013年到被抓获为止,高某某团伙先后在广东、江西、四川、湖南多地设立代工企业实施虚开、骗税犯罪,团伙内的多个成员同时还涉嫌走私犯罪。

  近年来,各地曝光一系列虚开骗税类违法犯罪典型案件。记者梳理发现,尽管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绕不开设立“空壳公司”、签订虚假合同、虚设交易环节等“套路”。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针对骗取出口退税犯罪,202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列举了“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的8种表现形式,为司法机关从严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提供了明确指引。此外,对于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相关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建设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逆向追踪寻线索 核查收入揭伪装
没有经营资料、商户人员不配合调查、收款方式核查收效甚微……案件调查遇到了瓶颈。接下来,案件调查工作该从哪里入手?如何打开突破口?检查人员陷入了沉思。
深圳金斯达应用材料有限公司虚列研发费用偷税真相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税收大数据及相关涉税线索,依法查处深圳金斯达应用材料有限公司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偷税案件。
揭开研发费用“打水漂”背后的偷税玄机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嘉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处了嘉善景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骗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偷税案件。
跨省迁移不经营,这家企业怎么了?
企业远道从外省迁移而来,却长期零申报,经营数据“空空如也”,既然不从事生产经营,企业为何要耗时费力跨省迁移?反常的经营行为背后,有何玄机?
账外经营藏收入 “码上”核查露马脚
看着企业的涉税数据,检查人员不禁皱起了眉头。近几年来,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当地医美行业发展迅速,行业企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这家企业为何连年亏损,并且从申报数据来看,其成本费用畸高,远超同类企业水平。是企业运营出了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两地税务部门曝光两起房地产公司恶意逃避缴纳欠税案
7月15日,浙江、大连两地税务部门曝光两起房地产开发公司恶意逃避缴纳欠税案件。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