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骗税动态
分享
识破“阴阳合同” 厘清真实交易收入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庄平 黄楚悦 本报记者 雷晴

约谈期间,涉案人员虽然承认曾签署过交易价格远大于申报金额的交易协议,但其随后又称,经过多轮“砍价”后,最后的实际交易价格要低得多,并拿出了相关转账凭证。涉案人员提供的情况可信吗?该项股权交易价格究竟是多少?

  约谈期间,涉案人员虽然承认曾签署过交易价格远大于申报金额的交易协议,但其随后又称,经过多轮“砍价”后,最后的实际交易价格要低得多,并拿出了相关转账凭证。涉案人员提供的情况可信吗?该项股权交易价格究竟是多少?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以下简称第二稽查局)根据举报线索,查处了一起企业人员隐瞒股权交易真实收入逃避纳税案件。检查人员经调查证实,涉案人员李某在股权交易过程中,采取制作“阴阳合同”、隐瞒真实交易价格等手段,隐匿股权转让收入1628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针对李某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

  举报线索牵出交易“隐情”

  2024年9月,第二稽查局收到一条实名举报线索:李某在办理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时,未按实际交易合同价格2987万元向税务部门进行申报,而是制作了“阴阳合同”,以1359万元的交易金额向税务机关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申报交易收入1628万元,以此逃避缴纳税款。

  检查人员仔细查看举报信件,发现信中材料比较翔实,可信度较高,决定深入调查。

  相关材料显示,厦门H公司负责人李某将公司股份以2987万元转让给陈某和林某,双方除在协议中约定了税费承担主体、权利义务以及股权转让后厦门H公司资产交付方式等内容外,还对股权转让款的支付方式进行了特别约定:在签订协议后,股权受让方支付1359万元至厦门H公司对公账户;交易剩余1628万元款项,在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公司资产交接等手续时,分批支付至转让方李某私人银行账户。

  为核实相关信息,检查人员随后对李某的申报情况和厦门H公司股权登记情况进行了核查。申报数据显示,李某在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后,的确向税务机关进行了收入申报,但其申报转让收入为1359万元,与举报材料中所称的双方约定交易价款2987万元相差甚远。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则显示,厦门H公司的确在不久前变更了股东信息,股权占比已由李某100%控股企业,变更为由陈某与林某两名股东分别持股。

  综合举报线索信息和前期核查了解的情况,检查人员认为,李某在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制作“阴阳合同”、隐匿部分转让收入,虚假申报逃避纳税重大嫌疑。于是,第二稽查局决定立即对该项交易立案调查。

  调查发现交易价格有过“变更”

  检查人员分析了案件现有线索:举报材料中没有提供该项股权转让的资金收付凭证,相关材料中也缺乏具体账户信息。若要证实李某确有隐匿收入逃避纳税行为,还需要对交易细节和款项支付状况进行核查。

  检查人员决定首先约谈李某,调查交易款项收取情况,并与举报信中的金额进行对比印证,核实其收取转让收入的具体金额。但检查人员拨打李某办理税务登记时预留的手机号码,却一直无法接通。

  预留的电话信息有误,还是李某更换了联系方式?

  检查人员随即联系了厦门H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其协助提供李某的有效联系方式。但企业人员称,李某为境外人士,已在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后不久离境,现已无法与李某取得联系。

  检查人员于是赴出入境管理部门查询了李某的出入境情况。结果显示,李某在不久前的确已出境,截至检查人员查询时,并未再入境。

  涉案当事人出境未归,从股权转让方入手核查的路径已无法走通。为了尽快查清事实,检查人员决定转换调查方向,对涉案企业厦门H公司和股权受让方陈某、林某实施核查,寻找相关线索证据。

  检查人员首先联系厦门H公司管理人员,要求企业提供该项股权转让协议原件、转让交易资金收付凭据等资料,并对举报信息提及的股权交易真实情况作出说明。不久后,厦门H公司财务负责人方某向检查人员提交了《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企业对公账户收款凭据。但这份转让协议交易的标的为1359万元,企业的收款凭据也是同样的数据。

  方某向检查人员表示,关于该项交易目前企业没有其他资料。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的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相关细节可能只有股东知晓。

  于是,检查人员约谈股权受让方陈某和林某。最初,陈某、林某并不承认该项交易存在“阴阳合同”的情况,表示双方最终签署的交易合同就是标的为1359万元的《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协议》。见此情景,检查人员向二人出示了交易价格为2987万元的相关书证,陈某和林某愣了一下,随后向检查人员表示,在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确与李某签署过交易价格为2987万元的转让协议。

  但陈某、林某辩称,2987万元的标的价格,只是双方在股权转让谈判初期的拟定价,该项交易的价格在谈判后期发生过变更。交易后期,双方就存货盘亏、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企业原有客户资源承接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最后双方商定的股权转让价格由最初的2987万元降为1737万元。

  检查人员随即要求陈某、林某提供与李某当时的谈判记录,以及交易价格为1737万元的股权转让补充协议,以证实其说法。但是,陈某、林某称,双方未就交易价格变动签署新的转让协议,并表示因时间久远无法提供谈判记录。不过两人表示,可以向税务机关提供当时资金转账凭据。

  陈某、林某提供的转账支付凭据显示,两人在向厦门H公司对公账户支付1359万元款项后,又往李某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转账支付了378万元,总支付金额为1737万元。支付凭据显示的交易信息,与陈某、林某提供情况一致,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资金流水核查戳穿谎言

  尽管两人提供了付款凭证,但检查人员复盘分析了约谈中各项细节后,认为两人提供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如果交易双方后期对股权转让价格做了调整,为何约谈时,陈某和林某最初坚称转让交易价格为1359万元?此外,交易价格大额变动属于交易重要事项,交易双方却并未就此签订补充协议或重新签订协议,这一做法并不符合商业交易常规。

  于是,检查人员决定对该项交易资金收付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查明该项交易实际支付金额,揭开谜底。

  检查人员依法调取了李某收款账户的资金往来明细进行分析核查。他们发现,李某账户不仅收到过两人支付的378万元转账资金,同一时期还收到过两人其他银行开设账户汇入的多笔资金,这些资金总计有1000多万元。

  在对多笔资金进行细致梳理和统计后,检查人员确认,陈某、林某汇入李某账户的总金额除陈某、林某承认的378万元外,还多支付了1250万元,两者相加的总数为1628万元。这个数据加上两人向厦门H公司对公账户支付的1359万元款项,总付款金额与《股权转让协议》中的2987万元完全一致。

  随后,检查人员再次约谈了陈某和林某。面对检查人员出示的相关证据,两人难以自圆其说,承认与李某最终确定的股权转让交易价格为2987万元,以及双方签署过以此价格为标的《股权转让协议》的事实。

  经查,李某在向陈某、林某交易厦门H公司股权时,采取制作“阴阳合同”、虚假申报的方式,共隐匿真实转让收入1628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针对李某违法事实,第二稽查局依法将其行为定性为偷税,对其作出补缴个人所得税、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目前,案件执行工作正在进行中。

  税案评析

揪住资金核查不放 还原股权交易真相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局长 何养丰

  本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股权交易方隐瞒交易转让收入、虚假申报逃避纳税案件。涉案人员在交易名下控股企业股权的过程中,通过制作“阴阳合同”方式虚假申报,隐匿部分交易收入逃避缴纳税款。

  本案中,面对股权转让方调查受阻、涉案企业人员无法提供转让交易细节、股权受让方提供虚假信息等诸多不利情况,检查人员迎难而上,虽多次调整调查方向,但始终揪住资金核查不放,最终通过调查股权转让方收款账户,获取翔实的交易转让款收付证据,确认了真实交易价格,查明了涉案人员制作“阴阳合同”、隐匿部分转让收入逃避纳税的违法事实。

  资金收支是经营主体从事生产经营、进行股权交易等经济活动时,实现经济目的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资金流水信息具有客观性、可追溯性和不易篡改的特征。不论涉案违法人员的违法手法多么隐蔽,只要曾经存在真实交易活动,涉案当事人之间的资金往来就会留存痕迹。

  本案调查过程中,检查人员通过强化交易双方资金往来调查,系统采集和梳理涉案当事人银行转账证据,构建起清晰完整的证据链条,最终将案件查得水落石出。因此,税务检查人员在查办类似案件时,应聚焦交易行为,加大交易双方资金往来的调查取证力度,全面核查涉案主体对公账户、私人银行账户资金流水——通过获取交易款项收支数据这项有力的痕迹证据,实现案件相关证据的交叉验证,从而有效推动办案进程。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头部”主播的“零报税”玄机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处湖南颜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络主播管理机构,即MCN机构)涉税违法案件

  • 网络直播公司(MCN机构)的偷税“生意经”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保定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查处了河北楚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络主播管理机构,即MCN机构)涉税违法案件。

  • 粉丝超百万,纳税仅五万?

    网络主播李呈祥以个人及其成立的个体工商户名义从事网络直播带货,通过个人账户收款等方式隐匿销售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243.50万元。

  • “隐形”门店现形记

    举报信息显示,涉案企业经营规模不小,共有16家连锁经营门店。但检查人员通过征管软件查阅企业税务登记信息时,并未发现该企业名下登记有连锁门店或分支经营机构。这是怎么回事?

  • 小小手机液晶屏牵出数亿元骗税大案

    近年来,一种以手机液晶屏为“道具”、利用非法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现,严重扰乱税收秩序。

  • 在英国,朋友圈炫富或触发税务调查

    最近,英国伦敦的时尚博主艾米丽有点烦。她不明白,自己在社交平台晒出的豪华度假照片,为何会被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新启用的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为“可疑信号”,并提示其生活方式与申报收入不符,这让她感到困惑与不安。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4
六部门解读联合打击虚开骗税新行动
5
陕西警税协作告破虚开发票案
6
购进黄金卖出铜? 税警揭开惊人骗局
7
千里寻“貂”揭骗局
8
一起虚开发票人实名举报的税案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识破“阴阳合同” 厘清真实交易收入
中国税务报
约谈期间,涉案人员虽然承认曾签署过交易价格远大于申报金额的交易协议,但其随后又称,经过多轮“砍价”后,最后的实际交易价格要低得多,并拿出了相关转账凭证。涉案人员提供的情况可信吗?该项股权交易价格究竟是多少?
 

  约谈期间,涉案人员虽然承认曾签署过交易价格远大于申报金额的交易协议,但其随后又称,经过多轮“砍价”后,最后的实际交易价格要低得多,并拿出了相关转账凭证。涉案人员提供的情况可信吗?该项股权交易价格究竟是多少?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以下简称第二稽查局)根据举报线索,查处了一起企业人员隐瞒股权交易真实收入逃避纳税案件。检查人员经调查证实,涉案人员李某在股权交易过程中,采取制作“阴阳合同”、隐瞒真实交易价格等手段,隐匿股权转让收入1628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针对李某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

  举报线索牵出交易“隐情”

  2024年9月,第二稽查局收到一条实名举报线索:李某在办理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时,未按实际交易合同价格2987万元向税务部门进行申报,而是制作了“阴阳合同”,以1359万元的交易金额向税务机关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申报交易收入1628万元,以此逃避缴纳税款。

  检查人员仔细查看举报信件,发现信中材料比较翔实,可信度较高,决定深入调查。

  相关材料显示,厦门H公司负责人李某将公司股份以2987万元转让给陈某和林某,双方除在协议中约定了税费承担主体、权利义务以及股权转让后厦门H公司资产交付方式等内容外,还对股权转让款的支付方式进行了特别约定:在签订协议后,股权受让方支付1359万元至厦门H公司对公账户;交易剩余1628万元款项,在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公司资产交接等手续时,分批支付至转让方李某私人银行账户。

  为核实相关信息,检查人员随后对李某的申报情况和厦门H公司股权登记情况进行了核查。申报数据显示,李某在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后,的确向税务机关进行了收入申报,但其申报转让收入为1359万元,与举报材料中所称的双方约定交易价款2987万元相差甚远。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则显示,厦门H公司的确在不久前变更了股东信息,股权占比已由李某100%控股企业,变更为由陈某与林某两名股东分别持股。

  综合举报线索信息和前期核查了解的情况,检查人员认为,李某在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制作“阴阳合同”、隐匿部分转让收入,虚假申报逃避纳税重大嫌疑。于是,第二稽查局决定立即对该项交易立案调查。

  调查发现交易价格有过“变更”

  检查人员分析了案件现有线索:举报材料中没有提供该项股权转让的资金收付凭证,相关材料中也缺乏具体账户信息。若要证实李某确有隐匿收入逃避纳税行为,还需要对交易细节和款项支付状况进行核查。

  检查人员决定首先约谈李某,调查交易款项收取情况,并与举报信中的金额进行对比印证,核实其收取转让收入的具体金额。但检查人员拨打李某办理税务登记时预留的手机号码,却一直无法接通。

  预留的电话信息有误,还是李某更换了联系方式?

  检查人员随即联系了厦门H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其协助提供李某的有效联系方式。但企业人员称,李某为境外人士,已在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后不久离境,现已无法与李某取得联系。

  检查人员于是赴出入境管理部门查询了李某的出入境情况。结果显示,李某在不久前的确已出境,截至检查人员查询时,并未再入境。

  涉案当事人出境未归,从股权转让方入手核查的路径已无法走通。为了尽快查清事实,检查人员决定转换调查方向,对涉案企业厦门H公司和股权受让方陈某、林某实施核查,寻找相关线索证据。

  检查人员首先联系厦门H公司管理人员,要求企业提供该项股权转让协议原件、转让交易资金收付凭据等资料,并对举报信息提及的股权交易真实情况作出说明。不久后,厦门H公司财务负责人方某向检查人员提交了《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企业对公账户收款凭据。但这份转让协议交易的标的为1359万元,企业的收款凭据也是同样的数据。

  方某向检查人员表示,关于该项交易目前企业没有其他资料。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的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相关细节可能只有股东知晓。

  于是,检查人员约谈股权受让方陈某和林某。最初,陈某、林某并不承认该项交易存在“阴阳合同”的情况,表示双方最终签署的交易合同就是标的为1359万元的《厦门H公司股权转让协议》。见此情景,检查人员向二人出示了交易价格为2987万元的相关书证,陈某和林某愣了一下,随后向检查人员表示,在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确与李某签署过交易价格为2987万元的转让协议。

  但陈某、林某辩称,2987万元的标的价格,只是双方在股权转让谈判初期的拟定价,该项交易的价格在谈判后期发生过变更。交易后期,双方就存货盘亏、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企业原有客户资源承接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最后双方商定的股权转让价格由最初的2987万元降为1737万元。

  检查人员随即要求陈某、林某提供与李某当时的谈判记录,以及交易价格为1737万元的股权转让补充协议,以证实其说法。但是,陈某、林某称,双方未就交易价格变动签署新的转让协议,并表示因时间久远无法提供谈判记录。不过两人表示,可以向税务机关提供当时资金转账凭据。

  陈某、林某提供的转账支付凭据显示,两人在向厦门H公司对公账户支付1359万元款项后,又往李某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转账支付了378万元,总支付金额为1737万元。支付凭据显示的交易信息,与陈某、林某提供情况一致,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资金流水核查戳穿谎言

  尽管两人提供了付款凭证,但检查人员复盘分析了约谈中各项细节后,认为两人提供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如果交易双方后期对股权转让价格做了调整,为何约谈时,陈某和林某最初坚称转让交易价格为1359万元?此外,交易价格大额变动属于交易重要事项,交易双方却并未就此签订补充协议或重新签订协议,这一做法并不符合商业交易常规。

  于是,检查人员决定对该项交易资金收付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查明该项交易实际支付金额,揭开谜底。

  检查人员依法调取了李某收款账户的资金往来明细进行分析核查。他们发现,李某账户不仅收到过两人支付的378万元转账资金,同一时期还收到过两人其他银行开设账户汇入的多笔资金,这些资金总计有1000多万元。

  在对多笔资金进行细致梳理和统计后,检查人员确认,陈某、林某汇入李某账户的总金额除陈某、林某承认的378万元外,还多支付了1250万元,两者相加的总数为1628万元。这个数据加上两人向厦门H公司对公账户支付的1359万元款项,总付款金额与《股权转让协议》中的2987万元完全一致。

  随后,检查人员再次约谈了陈某和林某。面对检查人员出示的相关证据,两人难以自圆其说,承认与李某最终确定的股权转让交易价格为2987万元,以及双方签署过以此价格为标的《股权转让协议》的事实。

  经查,李某在向陈某、林某交易厦门H公司股权时,采取制作“阴阳合同”、虚假申报的方式,共隐匿真实转让收入1628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针对李某违法事实,第二稽查局依法将其行为定性为偷税,对其作出补缴个人所得税、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目前,案件执行工作正在进行中。

  税案评析

揪住资金核查不放 还原股权交易真相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局长 何养丰

  本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股权交易方隐瞒交易转让收入、虚假申报逃避纳税案件。涉案人员在交易名下控股企业股权的过程中,通过制作“阴阳合同”方式虚假申报,隐匿部分交易收入逃避缴纳税款。

  本案中,面对股权转让方调查受阻、涉案企业人员无法提供转让交易细节、股权受让方提供虚假信息等诸多不利情况,检查人员迎难而上,虽多次调整调查方向,但始终揪住资金核查不放,最终通过调查股权转让方收款账户,获取翔实的交易转让款收付证据,确认了真实交易价格,查明了涉案人员制作“阴阳合同”、隐匿部分转让收入逃避纳税的违法事实。

  资金收支是经营主体从事生产经营、进行股权交易等经济活动时,实现经济目的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资金流水信息具有客观性、可追溯性和不易篡改的特征。不论涉案违法人员的违法手法多么隐蔽,只要曾经存在真实交易活动,涉案当事人之间的资金往来就会留存痕迹。

  本案调查过程中,检查人员通过强化交易双方资金往来调查,系统采集和梳理涉案当事人银行转账证据,构建起清晰完整的证据链条,最终将案件查得水落石出。因此,税务检查人员在查办类似案件时,应聚焦交易行为,加大交易双方资金往来的调查取证力度,全面核查涉案主体对公账户、私人银行账户资金流水——通过获取交易款项收支数据这项有力的痕迹证据,实现案件相关证据的交叉验证,从而有效推动办案进程。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头部”主播的“零报税”玄机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处湖南颜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络主播管理机构,即MCN机构)涉税违法案件
网络直播公司(MCN机构)的偷税“生意经”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保定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查处了河北楚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络主播管理机构,即MCN机构)涉税违法案件。
粉丝超百万,纳税仅五万?
网络主播李呈祥以个人及其成立的个体工商户名义从事网络直播带货,通过个人账户收款等方式隐匿销售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243.50万元。
“隐形”门店现形记
举报信息显示,涉案企业经营规模不小,共有16家连锁经营门店。但检查人员通过征管软件查阅企业税务登记信息时,并未发现该企业名下登记有连锁门店或分支经营机构。这是怎么回事?
小小手机液晶屏牵出数亿元骗税大案
近年来,一种以手机液晶屏为“道具”、利用非法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现,严重扰乱税收秩序。
在英国,朋友圈炫富或触发税务调查
最近,英国伦敦的时尚博主艾米丽有点烦。她不明白,自己在社交平台晒出的豪华度假照片,为何会被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新启用的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为“可疑信号”,并提示其生活方式与申报收入不符,这让她感到困惑与不安。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