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此次《报告》针对“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出现了四类措辞变化。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与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此次《报告》针对“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出现了四类措辞变化。
——第一类措辞变化是将一季度时的“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调整为本次《报告》中的“加强逆周期调节”。
据记者了解,“强化逆周期调节”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发力,而“强化跨周期调节”往往是强调不搞大水漫灌,防范短期政策过度宽松给未来留下高通胀及金融风险隐患。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记者,本次《报告》单独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意味着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面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具体来说,下半年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过程中,降准降息都有空间。在下半年美联储降息趋于明朗后,汇率因素对中国人民银行灵活调整政策利率的掣肘会进一步弱化。
另外,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人民银行还会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适时设立新的政策工具;二是在7月主要政策利率下调后,适度下调现有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如下调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等,为有效发挥这些政策工具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是适度提高相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额度。
——第二类措辞的变化是从原来一季度主要关注信贷、社融、M2等金融总量指标的数量型调控,变为“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即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的价格型调控为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6月19日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说:“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此次《报告》在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专栏中,对健全利率调控机制做了进一步说明。
首先是“调整公开市场操作招标方式,强化公开市场 7 天期回购操作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属性”,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王青向记者表示,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消除了原来利率招标过程中理论上存在的价格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将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改为固定利率的数量招标,明示操作利率,有助于增强其政策利率地位,提高操作效率,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是“增加午后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引导市场利率更好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王青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短期市场利率(指由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直接调控的短期市场基准利率DR007)的波动性,避免短期市场利率过度波动模糊央行货币政策信号,同时为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三类措辞变化是由之前的MLF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转变为“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王青对此表示,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意味着LPR报价从之前的以MLF操作利率为定价基础,转为锚定7天期逆回购利率,这是2019年8月明确MLF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建立“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之后,政策利率体系再次做出重大调整。《报告》指出,7月22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同日报出的LPR迅速作出反应并跟随调整,也表明LPR报价转向更多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短期政策利率。
——第四类措辞变化是此次《报告》新提出“丰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6月19日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王青认为,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拓展,同时也为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由短及长传导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操作路径,即当中国人民银行认为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偏高时,可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中长期国债,推高相应国债价格,引导国债收益率下行,反之则卖出国债,引导国债收益率上行。可以看到,近期相关操作的准备工作已经启动——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将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务院令第810号),首次要求抖音、京东、美团等平台企业按季度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收入数据,标志着平台经济进入“数据控税”阶段。
今年是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收官之年”。这意味着2023年以来,商务部等14个部门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重庆、新疆9个地区试点的经验做法,将在全国推广。
为了引导网络主播诚信纳税,国家税务总局4月29日针对网络主播公开了一则“依法诚信纳税一堂课”中,披露了网络主播偷逃税常见的五大手法,并介绍税务部门对此加强监管,违法违规必受严惩。
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强相关政策宣传辅导,完善离境退税商店动态地图供境外旅客查询,针对不同国别游客需求编写多种语言的离境退税办理指南,进一步提高退税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更好提升境外旅客消费体验,更好助力释放入境旅游消费潜力。
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健全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这是监管部门关于资本市场严监严管,特别是打击财务造假发出的最新信号。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2025年4月24日公布,我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与此前实施的2022年版清单相比,《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到106项。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与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此次《报告》针对“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出现了四类措辞变化。
——第一类措辞变化是将一季度时的“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调整为本次《报告》中的“加强逆周期调节”。
据记者了解,“强化逆周期调节”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发力,而“强化跨周期调节”往往是强调不搞大水漫灌,防范短期政策过度宽松给未来留下高通胀及金融风险隐患。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记者,本次《报告》单独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意味着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面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具体来说,下半年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过程中,降准降息都有空间。在下半年美联储降息趋于明朗后,汇率因素对中国人民银行灵活调整政策利率的掣肘会进一步弱化。
另外,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人民银行还会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适时设立新的政策工具;二是在7月主要政策利率下调后,适度下调现有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如下调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等,为有效发挥这些政策工具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是适度提高相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额度。
——第二类措辞的变化是从原来一季度主要关注信贷、社融、M2等金融总量指标的数量型调控,变为“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即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的价格型调控为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6月19日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说:“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此次《报告》在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专栏中,对健全利率调控机制做了进一步说明。
首先是“调整公开市场操作招标方式,强化公开市场 7 天期回购操作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属性”,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王青向记者表示,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消除了原来利率招标过程中理论上存在的价格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将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改为固定利率的数量招标,明示操作利率,有助于增强其政策利率地位,提高操作效率,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是“增加午后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引导市场利率更好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王青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短期市场利率(指由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直接调控的短期市场基准利率DR007)的波动性,避免短期市场利率过度波动模糊央行货币政策信号,同时为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三类措辞变化是由之前的MLF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转变为“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王青对此表示,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意味着LPR报价从之前的以MLF操作利率为定价基础,转为锚定7天期逆回购利率,这是2019年8月明确MLF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建立“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之后,政策利率体系再次做出重大调整。《报告》指出,7月22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同日报出的LPR迅速作出反应并跟随调整,也表明LPR报价转向更多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短期政策利率。
——第四类措辞变化是此次《报告》新提出“丰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6月19日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王青认为,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拓展,同时也为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由短及长传导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操作路径,即当中国人民银行认为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偏高时,可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中长期国债,推高相应国债价格,引导国债收益率下行,反之则卖出国债,引导国债收益率上行。可以看到,近期相关操作的准备工作已经启动——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将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